武汉市教育局 殷国俊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农村教师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武汉市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以教育扶贫推动精准脱贫,全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下是几点做法。
补充农村教师队伍。自全面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武汉市教育局逐年加大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力度。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免费师范生安置等方式,三年来共补充1608人到农村教师队伍。其中,公开招聘(含示范校专项招聘)1434人、免费师范生安置174人。另外每年还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志愿服务,近三年共招募406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2019年拟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示范性学校专项招聘、公费师范生安置等渠道,农村地区计划招聘教师312人,目前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已完成,正在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该局继续组织开展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缓解农村学校音、体、美、英语和信息技术学科师资紧缺矛盾。
加强教师轮岗交流。2016-2018年全市各城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含乡镇中心学校)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教师达到2198人。其中中心城区到远城区农村学校423人,新城区内交流到农村学校1775人。2019年继续将教师交流列入市级绩效目标,确保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含乡镇中心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并将其中初级中学具备高级职称、小学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由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 30%提高到 30%。目前,各区采取学区内交流、跨校竞聘交流、走教交流等方式,积极推进教师区域内交流轮岗,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心城区和城镇骨干教师优先安排到革命老区交流,并组织革命老区教师进行对口交流,同时采取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加强区域间教师交流。
注重农村教师培训培养。3年来市级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近5万人次,参训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0%。2019年设置市级教师培训项目64项,计划培训农村教师1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计划专门设置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培训板块,实行4个具体项目:一是农村骨干教师赴台研修项目,每年选派10名农村教师到台湾培训;二是农村小学初中英语教师口语能力专项培训,对农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着力提升农村教师英语能力;三是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跟岗研修项目;四是“教育精准扶贫名师送教下乡培训”,对偏远农村地区教师进行重点培训。2018年,57名老师被评为第十批省特级教师,其中新城区教师15名 (含5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级教师)。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全市建立起80多个“名师工作室”,每个至少选择1所农村学校作为基地校,每个名师至少带2-3名农村学校教师为核心学徒,并长期开展“名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市名师每年平均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讲学等活动200多场。
用好政策倾斜和激励机制。在加强农村教师关爱方面,武汉市教育局每年面向远城区的非城关地区学校组织推荐农村优秀困难教师申报省厅教育基金,近3年共推荐60名特困教师申报省教育基金会“关爱基金”(每人10000元)、推荐300名优秀教师申报“奖励基金”(每人3000元)。支持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对扎根偏远乡镇服务到达一定年限的农村教师实行免水平能力测试和量化评审加分。在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在正常评审认定基础上,单列农村教师指标。2019年拟评审认定农村学校市学科带头人30名、市优秀青年教师60名。实施农村教师津贴、革命老区教师补助和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按高于本区城镇教师绩效工资12%以内的水平确定和发放农村教师津贴。研究以增量方式完善对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支教教师待遇、保障公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上做增量,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