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13660户居民搬进电梯楼 华中最大棚户区完成改造

发布时间:2016-08-0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源 实习生 胡翰丹 邹笛 通讯员 方培

“从部队退伍转业后,我住了45年平房,没想到还能不花钱住进电梯房!”昨日,66岁的武冶机修退休工人叶发堂难掩激动之情。作为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二期改造工程的受益者,他没交1分钱房款,就从破旧的棚户区搬进了崭新的楼房。

本月起,青山棚改二期涉及的2518户居民将陆续领取钥匙,搬进位于武汉火车站附近的还建房小区。这意味着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滚动改造13660户居民陆续迁新居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设武钢、一冶等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多名产业工人聚集到青山区,在工地周边搭建起的工棚里安身。

这些工棚分布于工人村、青山镇、厂前、红钢城4个街道,占地面积6千多亩,共有居民13709户,常住人口4万多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

随着时间推移,使用年限长、房屋质量差、户均面积小、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出行难、如厕难、防火难…种种不便困扰着棚户区的居民们。

2006年起,青山着手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为让棚改居民尽快住进新房,采取“拆迁一片、改造一片、建设一片、安置一片”的滚动改造模式。

2014年,一期11142户居民住进还建房。还建小区“青宜居”是在原来简陋的棚户区上改建,由20多栋高楼组成。小区内绿茵片片,学校、超市、养老院、卫生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当年9月,棚改二期启动,涉及居民2518户。从2014年9月底启动还建房建设,到今年7月底交房,用时仅22个月。

青山区房管局数据显示,13709户居民中,除49户因自购住房等原因放弃还建外,其余13660户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政府掏钱买地异地建起二期安置房

棚改一期的1万多户居民,大部分为就地还建。

棚改二期拆迁后,腾退的土地有60%处于石化企业安全防护隔离带内,不具备就地还建条件。

为此,青山区政府争取到武汉火车站附近的一处市级储备地块,投资15亿元,建设二期还建房——“青馨居”。

“青馨居”小区共有11栋房屋,每栋33层,共有2800套住房,按照2梯6户标准设计。小区配建了地下车库,以及4500平方米商业配套。因为对房屋建造质量有信心,该小区目前正在申报“鲁班奖”。

“楼面价格在每平方米6500元,远低于周边近万元的商品房价格。”青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馨居”虽然按照商品房标准建设,但实施限价措施,让那些想改善居住面积的棚户区居民补得起差价。

青山区房管局局长倪红介绍,建设还建房所需的资金,部分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棚改政策性贷款;部分来自于中央、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还有一部分,由区内可开发土地的收益来平衡,“政府掏钱买单,尽量不给居民增加压力。”

棚改二期腾退的600多亩土地,未来将打造成公园和绿地,为青山居民再添“绿肺”。

人性化操作特困居民换房不加钱

统计显示,棚改二期的2518户居民中,实际房屋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有1200多户,占比近50%。这些居民想搬进还建房,自家要交多少钱?

答案是:基本不花钱。

倪红说,对棚户区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住宅,政府按照保底30平方米征收。对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自行搭建的拓展面积,征收时也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认定。此外,对低保、重症患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还有一定额度的现金补助。

叶发堂家原有住房面积58平方米,计入“前搭后建”的面积,征收时按照72平方米认定。他选取的还建房面积为78平方米,算上各种补贴和奖励,没掏一分钱,就拿到了新房钥匙。“搬入还建房后,居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倪红说,棚改二期范围内,70%的住宅属企业直管公房,房主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青馨居”还建房,产权属房主所有。

不仅如此,为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体负担,“青馨居”的2800套住房都经过简单装修,水电管线和基本厨卫设施一应俱全。购置基本家具,即可入住。

上一篇:郧西精准扶贫后百姓生活发生巨变
下一篇:兴山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7+X”,牵起勤劳致富之手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