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帮助邓从莲老人搬家。记者王建锋 摄
荆楚网记者王建锋 通讯员谭学魁、阳彬彬
“你看这高高低低的山,城里人看它,是好风景。叫我们住在这里的人来看,山上田不肥,路不通,种点东西卖出去都难,好在哪里?”10月12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的贫困户孙大清感慨地说。
秭归县地处三峡库区、坝上库首,山大沟深的现实情况,使秀丽的自然风光与交通不便带来的贫困同时存在。秭归县坚持以精准脱贫为总揽,合力攻坚,将分散在沟沟岔岔的贫困户集中安置,帮助他们挪穷窝、换穷业、奔富路。
“住了一辈子土屋,没想到老了还能住新房”
“村里几个住土屋的贫苦户,要搬到新房子去住了。”
10月12日一大早,这个消息迅速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百日场村传开,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有的帮忙搬东西、有的帮忙打扫新房。
76岁的村民邓从莲,早上起来就在收拾土屋里的东西,门前帮忙搬家的车上已经装满了锅碗瓢盆,老人抱着一床棉絮笑着说,“住了一辈子土屋,没想到老了还能住新房。”
在距离邓从莲家几公里外的红岭居民安置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新房子已经打扫干净。几个村民在门窗的两边贴上了大红的对联,写着“知恩图报”“感谢党恩情”之类的字句。朴实直白的语言,庆祝乔迁新居,也感恩精准扶贫的好政策。
84岁的村民鲁永翠和儿子孙大清,已经将新房子里面的床铺好了。孙大清的父亲去世十多年,母亲一个人居住,自己常在外打工。他动情地说,“感谢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妈免费住到新房,邻里之间相互有个照应,我也少了些顾虑”。
百日场村支部书记鲁邦金介绍,该村今年的异地搬迁对象有25户73人。当天搬迁的5户是郭家坝镇第一批入驻安置点的村民,“另一个安置点的房子正在建设,贫困户将在今年11月底之前全部入住,争取明年整村脱贫出列。”
异地搬迁+配套产业,既输血又帮造血
集中安置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又一项难题摆在了县乡村干部的面前,易地搬迁后,离原来的农田远了,贫困户吃什么?喝什么?靠什么发展?
望砫村地处秭归县水田坝乡北部,地理位置偏僻,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锁定的搬迁贫困户有101户、281人。产业基础薄弱和安置人数的众多,使安置后的发展问题变得格外艰难。
村支部书记宋文珍在鼓励贫困群众搬迁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他们就地就近参与项目建设,安排搬迁贫困群众参与工程监管,创出了一种易地搬迁项目建管的新模式。
贫困户老汪人很聪明,却有点好吃懒做,常因鸡毛蒜皮的事与邻里磕磕碰碰。村里的安置点动工之后,老汪被聘为质量监督员,就近上班。不仅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增加了收入,还为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
安置点解决了住房问题,得有配套的产业,才能长久发展。为此,秭归县扶贫攻坚办下拨50多万元专项资金到望砫村,按照每户4000元的标准落实到有发展意愿、有发展的能力的贫困户,扶持其发展柑橘、核桃、生猪养殖等产业。
为确保全县2016年20000人全部脱贫,秭归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000万元,配套贫困户用于产业项目发展。研究出台这项政策时争议较大,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勇说:“财政再困难,我们也要将贫困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放在第一位,我们在别的方面节约一点,咬咬牙就过去了”。
自我加压,让所有贫困户提前告别穷窝
2016年,湖北省下达秭归县易地扶贫搬迁计划1024户3134人,宜昌市下达年度考核目标1463户3712人。秭归县在此基础上,自我加压,计划完成1790户4506人。
为尽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作,该县实行时间任务清单制,每月排出日程进度表,建立“日报告、周督查、周通报、月拉练”的督查机制,县、乡(镇)政府、责任主体与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抓紧施工。
秭归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副主任曾正兵介绍,截止到10月7日,全县房屋建设主体已完工1387户,分别占县计划79%、市考核目标95%、省考核目标135%,其中搬迁入住286户773人。
今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110个集中居民点,将在11月底,让贫困户全部住进新房。
百日场村村民们在大红对联上写到:爆竹声声谢党恩,喜气洋洋入新宅。横批:安居乐业。一句“安居乐业”,代表的是村民们发自肺腑的感恩,也是秭归全县上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村民们帮助贫困户迁新居,门窗两边已经贴上了感恩的大红对联。记者王建锋 摄
贫困户领到了新房子的钥匙。记者王建锋 摄
正在建设的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易地扶贫搬迁翁桥沟居民点。通讯员何宝喜 摄
贫困户搬迁后,政府部门加大柑橘、核桃、生猪等配套产业的扶持发展。记者王建锋 摄
地处三峡库区的秭归县山大沟深。记者王建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