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武汉江岸区:一个村扶持一个当家产业

发布时间:2016-10-1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木兰乡桥店村蓝莓基地

专家在富家寨村茶叶基地指导

去年10月以来,江岸区认真落实“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对口帮扶黄陂区王家河街、木兰乡19个村精准扶贫工作,从33个区直单位和街道选派40名优秀党员干部,组派19个扶贫攻坚工作队进驻贫困村,803名党员干部与803户贫困户结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帮扶责任书,实现单位包村全覆盖、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党员干部联户全覆盖。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江岸区根据对口扶贫对象黄陂区王家河街和木兰乡19个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确定产业重点,将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结合江岸区特色,分享文化、教育资源,助力老区街乡脱离贫困;面对贫困家庭,驻村工作队贴心帮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问题;针对就业难题,组织企业送岗进村,由单一“输血”变 “造血”。经过一年努力,江岸区对口帮扶黄陂区王家河街、木兰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今年8月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先后观摩了江岸区对口帮扶的王家河街唐保社村、木兰乡桥店村。

截至目前,江岸区已投入帮扶资金790多万元。同时,走访慰问贫困户900多户(次),慰问金额近90万元,其中党员干部捐款51.33万元。

落实责任 包村驻村联户全覆盖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及时成立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建立单位包村、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联户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从33个区直单位和街道选派40名优秀党员干部,组派19个扶贫攻坚工作队进驻贫困村,803名党员干部与803户贫困户结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帮扶责任书,实现单位包村全覆盖、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党员干部联户全覆盖。江岸区还为每名驻村队员配备了自行车等工作装备,便于队员摸查探访、收集民意。

江岸区委将扶贫攻坚督查工作列入区委党校主体班实践锻炼项目,选派优秀干部参与全区扶贫攻坚督查专班工作。区扶贫办定期到19个村了解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督查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纪律。

按照“不多一人、不落一人”的要求,在“三级联动”机制下,江岸区开展贫困人口清理核查及“回头看”工作,经过驻村工作队与街、乡、村一起几轮清查、摸底,对确定后的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各对口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贫困情况,协助制定了贫困村精准扶贫五年规划、2016-2018三年行动计划和2016年工作方案。良性工作机制的建立,使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精准施策 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家庭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中央、省、市对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江岸区严格执行“六个精准”的标准,围绕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开展工作。

精准扶贫,先要知根知底。入户调查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收集贫困户的信息资料,确定贫困人口数据,为精准识别提供依据。前期,19支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调查时按程序登记相关信息,通过大量走村访户、逐个排查、对标审核、公示和征求意见,精准确定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数。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访中,驻村队员详细了解每个贫困户及家庭成员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需求和面临的困难,针对需求主动给帮扶对象送惠农政策、送致富信息、送技能技术,并制定脱贫措施。贫困户面临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今年7月连续暴雨,王家河街、木兰乡部分村民房屋损坏、农田淹没,受灾严重。江岸区各对口帮扶单位负责人带队组成防汛救灾慰问小组,考察灾情,慰问受灾困难群众和驻村干部,送去纯净水、雨衣等救灾物资,积极援助房屋倒塌的农户灾后重建。驻村工作队队员坚守岗位,抗洪排渍,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

驻村队员们为贫困户耐心宣传扶贫政策,讲明实施政策所需过程,鼓励和引导他们按家庭实际能力及状况开展创业发展,增强创业脱贫信心。

对口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还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项目考察、参观学习、咨询农业专家等形式,全方位掌握各村经济社会民生状况,选准开发项目,培育扶持持久增收的主导产业,促进村集体和贫困户个人增收。

产业扶贫 每村扶持一个当家产业

江岸区坚持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根据扶贫对象实地条件制定脱贫方案,确定了旅游扶贫开发、农业资源集约开发、光伏能源开发三大产业重点,形成有针对性的帮扶脱贫措施。

在对口帮扶的王家河街唐保社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优势,着力推进三台寺景区旅游产业开发,通过借景生力、借景生财,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完善,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在对口帮扶的木兰乡桥店村,大力协助木兰花谷、蓝莓基地等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用工用料优先本乡本土、管理经营优惠贫困群众,引导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村集体收入稳定增加。

针对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社会资本难有投资意向的贫困村,支持有选择性地开发光伏能源发电。江岸区通过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中的问题。目前,对口帮扶的马鞍寨村、旋峰寺村等9个村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光伏能源发电。其中,富家寨村光伏发电站已于今年4月19日并网发电,实现全市光伏扶贫项目零的突破。该项目占地1.7亩,装机容量40千瓦/小时,投资成本为52万元,每年可发电5万千瓦时,为村民带来5万多元经济收益,将用来资助所在村无劳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或遭遇重大疾病的贫困户。

此外,对因病、因老、因残致贫的人员,全部一次性进入社保。积极扶持低保贫困户力所能及地发展创收项目。木兰乡马鞍寨村为贫困户安装一座3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年可增收4000多元,贫困家庭终于有了固定收入。

驻村工作队伸援手 贫困户多年的“心病”解决了

柳长锋是木兰乡同兴集村坳上湾人,现年64岁,身患多种疾病。妻子胡春兰患先天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全家人生活靠柳长锋一人支撑。

柳长锋曾想为妻子申办重症并申请低保,但因胡春兰身患重病不能乘车,此事一直没着落,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去年10月,驻村工作队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当即让柳长锋备齐相关资料,表示可以协调办理。然而等了一段时间,迟迟未见柳长锋将资料送来。驻村工作队了解得知,柳长锋对工作队缺少信心。在驻村工作队队员劝说下,他才将资料送来。

收到资料后,驻村工作队及时返回向单位汇报,拿到单位协办函后,积极与相关医院农合办协调,讲明实情,得到医院全力支持。

院方在审核时发现,胡春兰申请重症填表的资料已过期,需重新申请。驻村工作队返回黄陂区,与黄陂农合办联系协调沟通后,重新领表进行填报,再返回市内医院办理复核手续,终于办好胡春兰的医疗重症手续。

按重症病人的相关政策,同兴集村为胡春兰申请了低保手续。柳长锋家多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一家人感动不已。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知名学校托管老区薄弱学校

这学期,武汉市育才小学的“超级课堂”系列校本课程开课,荷兰音乐家带来管弦乐队,给孩子们上西洋管弦乐课。在台下听课的,不仅有育才小学学生,还有10余位来自黄陂革命老区学校的领导和音乐教师。今年3月,育才小学与塔耳小学签订协议,将用3年时间对塔耳小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委托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精准扶贫和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建设的文件精神,江岸区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委托管理、实现共赢”的基本理念,大力推进学校委托管理,实现双向共赢。

在充分尊重黄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江岸区教育部门决定采用专业支持、顾问式指导的方式进行委托管理,安排育才小学、七一中学托管老区薄弱学校。

委托管理是城乡学校间互通有无、交流办学经验的平台,有利于受援学校的快速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彰显支援学校的示范功能和品牌效应,实现共赢。双方学校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高效课堂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基本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互访,推进有侧重、工作有简报。

双方教师团队开展集体研讨,共建教研组,促进教育理念更新;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积极送教下乡,加强了双方互动交流,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学校间在平时全天候开通合作办公群,及时互通教育教学信息,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双方共同提升。

引荐专家抓生产促销售

打造品牌带动乡村游

村里产的白茶品质不错,却因地处偏僻,且无包装设计、品牌意识,找不到销路,这一困扰富家寨村的难题通过驻村工作队引荐专业机构得到有效解决。

富家寨村位于黄陂区木兰乡北部山区,全村特困户19户、残疾19人、孤儿4人。由于该村地处偏僻,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去年驻村后,扶贫工作队发现村里种的白茶难找销路,在单位支持下,引荐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进村指导。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组织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师等专家、学者,从白茶的种植、制作工艺、品质鉴定、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了指导思路。

今年4月,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黄陂富家寨村等共同签订《茶叶扶贫项目协议书》,项目由富家寨村负责管理和实施,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提供茶叶种植技术辅导、咨询以及制作工艺和日常维护服务,并帮助设计茶叶产品LOGO、外包装,树立市场品牌并帮助建立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负责协调工作。

今年白茶采摘制作后,驻村工作队、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主动联系相关专家。专家对茶叶的品质进行严格鉴定,并对如何提高白茶的品质、改善制作工艺和市场定位提出建议。为打造品牌,协会借助第三届武汉茶博会,制作了《绿润木兰》专题片,通过茗星茶艺师第三届全国评选大赛,将木兰白茶作为比赛用茶,迅速扩大了木兰白茶的市场知名度,较好推广了木兰白茶品牌。

结合富家寨村旅游资源,依托茶叶基地,协会专家、驻村工作队将指导、帮助富家寨村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谷”,带动当地乡村游发展。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特色活动送下乡补文化短板

去年10月,扶贫攻坚工作队进驻旋峰寺村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对36户贫困户多次走访调查,并将村民代表请到村委会召开村委班子扩大会议,了解群众需求。

一次驻村队队员与村民聊天,说想为大家送文化活动,几位村民异口同声地说:“送戏送戏,我们想看戏。”还有人附和说:“最好有楚剧。”队员们记下村民的愿望,回汉后迅速同演出公司沟通,最终在12月底为村民送上了一台高质量的节目。

直到今天,旋峰寺村村民还记得这场演出,“有劲歌热舞、小品魔术,还有我们最喜欢的楚剧。那演员一看就是名家,大家听得特有味。”

为补齐薄弱老区文化短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仅今年上半年,江岸区就向王家河街涝溪河村、高炉钱村和木兰乡旋峰寺村捐赠体育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台各一套,总价值10万元,后又捐赠24台广场舞音响设备。江岸区多家单位还为村民们送去电视、图书,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2个约2500平方米、维修平整1个广场,安装路灯200多盏。驻村工作队还策划成立了村广场舞队,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送文化送演出下乡等多种举措,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扶贫攻坚战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上一篇:武汉化工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下一篇: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扶贫紧抓“牛鼻子”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