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武汉化工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2016-10-1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化工区援助的蔡甸区上游村一期60千瓦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实景图

化工区城管局向白马山村援赠垃圾中转箱和大垃圾桶

武汉化学工业区负责对口扶贫的是蔡甸区张湾街的上游村、八大村和白马山村,三个村三年扶贫建设计划投资项目18个,包括光伏发电项目2个、种植类项目3个、养殖类项目1个、土地流转项目2个、休闲旅游项目1个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2016年扶贫专项资金330万元于上半年全部拨付到财政专户,拨付率100%,有力地促进了政策落实和扶贫项目的推进。

如今,三个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村内的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预计三个贫困村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可超过10多万元,后续更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是武汉化工区针对所负责的蔡甸区张湾街三个村采取的主要战略思想。

张湾街的三个村都是纯农业种植村,上游村属无土地、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白马山村有“一山两湖”的资源,八大村有部分闲置厂房。为确保贫困村按时出列,武汉化工区扶贫办针对三个村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扶贫措施。

上游村由于无任何村级资源,便探索尝试发展极少占用土地资源的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在满足村民和村集体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外供,既可以节约挖潜,还可以创造一定的收益。

而该村由于集体用地极少,为了扩大光伏电站的范围又不占用村民用地,便采取了两地合并的措施。一方面,扩建原有医务室,改造成斜坡屋顶,建立光伏电站;另一方面,计划在村里的一块废置用地上搭一个景观式的凉棚,在棚顶建造光伏电站,扩大该村光伏电站面积,增加收入。

目前,上游村贫困人口脱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基本具备脱贫出列的条件。

八大村,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首先选择采取盘活现有村级厂房资产,引进投资,适当发展第二、三产业,落实产业扶贫。武汉化工区小分队协助两委会完成300亩土地农民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协助该村将村内闲置十余年的旧锅炉厂厂房整修出租,引进家具企业,现已投产运行,每年厂房租金25万元,作为村内集体收入。此外,家具厂还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解决了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收入来源。另外,扶贫小分队启动改建旧螺丝厂厂房,引进仓储、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螺丝厂改造项目已封顶。

改造后的八大村将相当于一个小集市,可为该村和附近村庄进行农贸往来提供便利。如今八大村已经有30万余元收入,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特色鲜明的白马山村,则结合特色湘莲种植和村级“两湖一山”的资源条件,打造采摘旅游产业,同时结合丘陵地区的土地状况,实施特色种植,提高农民收入。

武汉化工区扶贫办与张湾街领导、村两委研究,将老村委会驻地进行旧房改造,提供约700平方米平屋顶,改造成两层房屋结构,仿四合院的造型,建造一座集餐馆、旅店、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增强旅游区氛围。而在建筑的顶层将建造光伏电站,考虑到该村实际情况,光伏扶贫项目分两期实施,每期50千瓦,2017年4月前建成10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以实现年收入13万元。现房屋已经封顶,近期将开始光伏电站安装,年内要建成50千瓦一期项目。

两湖原本是种植菱角和香莲,对水资源的利用较浅。现在协助进行进一步的水资源利用,进行鱼池改造,确保后期可以增加村民收入。

目前,白马山村风光优美,被武汉市环保局授予武汉市2015年度生态村,有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另外,该村周边就是汉阳河,蔡甸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正在筹建三十里竹海花溪项目。离该村不远处,就有一个名为“白马驿站”的停靠点。待这个项目开发完成后,扶贫小分队计划将该村和驿站进行道路修缮,这样一来,该村的旅游业就可以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帮助该村实现脱贫目标,还使得该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蔡甸区张湾街三个村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方案,促进不同形态、不同发展现状的村镇共同发展,这才是精准扶贫的目标。

科技扶贫助推产业发展

建光伏电站确保上游村脱贫出列

齐心协力

精准扶贫落实到位

为确保各村精准扶贫落实到位,武汉化工区在市扶贫办、市政法委驻张湾街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组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认真挑选精兵强将,组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扶贫工作伊始,武汉化工区党工委即对干部选派工作明确标准和要求,采取“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以科级干部、中共党员、公认的做事扎实的干部为选派对象,严格过程监督和考核管理。

武汉化工区所负责的蔡甸区张湾街攻坚工作队共6人,平均分到三个村子。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深入每一个村民小组,每一片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情和可以用来致富的资源条件。深入贫困户家庭,摸清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联系机制。

为了方便管理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攻坚工作队成员集中居住在离村庄车程20多分钟的地方。武汉化工区扶贫办拿出经费租了一辆车,专用于扶贫小分队成员的出行。刚到张湾街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只有木板床,但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每天像在原单位上班一样,早出晚归,中午坐车回居住地吃饭,不占用村中资源。

武汉化工区驻蔡甸区张湾街扶贫攻坚工作队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帮助下,攻坚工作队对2013—2015年村、街经相关程序确认的贫困户进行了多次入户座谈走访,最高多达7次,准确掌握了贫困户、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基本情况及脱贫需求,重点关注如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脱”的问题。

通过精准施策,贫困户状况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攻坚工作队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在驻扎过程中,他们不仅将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扎实落实,而且也已经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使命,和村民之间建立起了感情。

根据规定,工作队要在所在村里驻扎三年,到2018年脱贫完成才能结束。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年满了后可以申请换人。而白马山村的扶贫工作队员钱刚却说在这段时间的扶贫工作中,爱上了这座小村庄,愿意在这里一直工作到自己退休。他说,这儿水美人美情更美,如果可以,他愿意永远居住在这里。

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扶贫模式,被国家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一次投资,20年以上受益,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无电和贫困家庭无收入的问题。在贫困村建造光伏电站,将光伏电站作为产业扶贫,既有利于保障老百姓的收益,达到早日脱贫的目标,又能在脱贫的同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作为能为村民带来利益和稳定收入的光伏电站,武汉化工区积极筹划,在所负责的三个村内大力开展房顶改造,协助建造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项目的实施,受益最多的是人口严重老年化的上游村。上游村位于汉江大堤脚下,土壤沙质严重,不能挖塘养鱼,只能种植蔬菜和稻谷。村内主要劳动力60%外出打工,长期在家务农142户,多为留守老人。

2015年11月,武汉化工区管委会迅速组建扶贫攻坚工作队,进驻村中扶贫。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与国家扶贫网上数据对照比较,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进行精准识别贫困户。

同时,他们遵循“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制定了贫困村的主导产业。一是依靠流转土地增收,二是依靠岗位就业增收,三是依靠返租倒包增收,四是依靠加入合作社增收,五是依靠发展产业增收。

“五个一批”的扶贫措施使得他们可以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扶贫措施。驻村干部潘爱民担任上游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带领扶贫队深入摸排贫困人口情况,制订了生态环保型产业扶贫的基本思路。

没有山水旅游资源,又不能开办工厂。扶贫队决定利用人畜活动少、光照充足等特点,拟建一座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分两期实施,为村集体创造一笔稳定收入。据测算,这座发电站年收益可达13万元左右。

2016年3月29日,上游村6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扶贫项目正式开工建设,7月21日建成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获得7万元以上的收益,加上村集体的其他收益,可确保上游村按期脱贫出列。

目前,上游村光伏发电项目已投产运行(全市第二个建成投产的光伏扶贫项目)。而蔡甸区张湾街的白马山村的光伏电站也同样在建设当中。

要发展也要青山绿水

扶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困户

从危房搬入新家

精准扶贫面对的不仅仅是村民的增收,还有乡村环境的保护和后续的发展建设。

武汉化工区扶贫办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制定上,从产业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技术技能等多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协助蔡甸区张湾街的三个村庄进行扶贫建设。

在八大村引进家具厂的同时,武汉化工区小分队成员负责督促工厂进行环境保护,在家具厂安装符合标准的除尘塔等除尘装置。既美化了村湾,又解决了以后村内扩大收入的问题。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以不破坏环境为原则。

化工区还为三个村另投入9万元新建沟渠、维修道路,既改善环境,又方便村民运菜和货车进出收菜。2016年5月,武汉化工区城管局到白马山村开展对口帮扶,为白马山村送来8部垃圾中转箱和20个大垃圾桶,总价值6万元左右,贫困村里用上了城市的环卫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白马山村的村湾环境。

过去,这些村湾几乎没有安装路灯,群众夜间出行不便。为方便群众安全出行,根据村湾分布,武汉化工区扶贫办因地制宜安装太阳能路灯56盏。

精准扶贫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武汉化工区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精准扶贫脱贫,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先脱贫,然后再将乡村建设得更好更美丽。在坚决迅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的同时,又能使得老百姓后续的生存有保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精准扶贫不仅要提高全村的集体收入,还要有针对性的扶贫到户到人。武汉化工区扶贫办经过多方调查和走访,把最困难的、最急需救助的人群列入帮扶重点,作为第一批优先扶贫脱贫对象。

上游村王柱林一家老两口便被列入了第一批优先扶贫脱贫对象。原危房已拆除,原址还建。昨日,记者在王柱林家中看到,他的新家已经装修完成,门口晒着衣物,小院子里种满了蔬菜和花草。

武汉化工区扶贫办负责人马柏祥介绍,王柱林家是典型的贫困户,家里目前两口人居住在村里,60多岁身体都不好,今年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妻子患有罕见的息汗病,无法做体力活;王柱林则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两人无收入来源,生活艰苦。在驻村小分队和村民等人的帮助下,他们的房屋得到修缮,从危房搬进新家。

王柱林感慨道:“没想到我们这样的情况,居然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新家。感谢党和政府,也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

“这应该是我们今年扶贫感觉最欣慰的,两位空巢老人在政府的帮扶政策下,生活有了改善。”昨日,马柏祥看着修葺一新的房屋露出笑容。

上一篇:武汉市江夏区精准扶贫工作已见成效
下一篇:武汉江岸区:一个村扶持一个当家产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