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扶贫攻坚创新创业 他们用努力润泽一方

发布时间:2017-03-0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楚天都市报讯 今天,让我们走近2月荆楚楷模中3名创新创业、扶贫攻坚的典型,感受崇高的道德力量。

电网工人勤钻研成专家

赴国外技术支援

“我父亲在电厂工作了几十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我想我能在一线岗位坚守这么久,可能是有一种情结吧。”昨日,宋伟庆告诉记者,他生长在电厂,热爱这里的一切。

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运行分场操巡班班长宋伟庆工作22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厂里的排难先锋,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设备缺陷与安全隐患,确保了发供电设备的安全,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000天。每年春节,他都远离家人,守护在数十公里外的发电厂房值班。他不仅工作努力,更大胆创新,他申报的“一种水电站用警示灯”、“一种水电站防触电螺丝刀”、“一种电力防误操作接地线”均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3、2004年,他还远赴柬埔寨,为当地的电厂提供技术支援。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后遗留的雷区中巡线,成功排查多起输电线路故障,多次正确处置柬埔寨电网震荡事件,获得柬埔寨政府高度评价。

“现在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宋伟庆说,他希望能多带些徒弟,给厂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上联:保电网克难关业务堪称典范

下联:为民生爱岗位丹心守护光明

横批:国网楷模

(推荐单位:十堰市委宣传部)

撰写20万字民情日记

扶贫干部带村民产业致富

从2011年起,恩施州纪委副调研员赵朝阳扶贫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6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农家小院、田间地头。

2011年3月,赵朝阳到巴东县大支坪镇耀英坪村开展扶贫工作,2013年又到该镇药会坦村继续从事此项工作,2014年底进驻巴东县大支坪镇尚家村。6年来,他共蹲点帮扶千余天,撰写民情日记20多万字。他从老百姓的实际出发,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6年来,累计为三个村争取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通信难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他先后在驻点的几个村发展烟叶、辣椒,种植茶叶上千亩,黄金梨340亩,辣椒300亩,药材200亩,让老百姓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他总是把贫困户的疾苦放在心上,个人累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上万元。

日前,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去年12月23日,他又到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兴安村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工作辛苦肯定是有的,忙的时候一天只吃得上一顿饭,但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有些贫困户不要低保了,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创业,这些变化都是很明显的,工作再辛苦也值得。 ”

上联:拼力相扶以心相济手牵贫困脚印深深开富路

下联:迎难而上择重而担眼向文明情怀耿耿创新风

横批:扶贫开道

(推荐单位:恩施州委宣传部)

80后企业家回乡创业

发明20余项国家专利

“家乡哺育了我,如今是我回报的时候。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必须做的事。”谈到自己的成就,80后企业家、湖北万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艳华这样评价自己。

1981年出生的邵艳华2005年从重庆科技学院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工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由于父亲身体不好,2008年,邵艳华从重庆回到家乡仙桃,并以父亲的名字——万英,创办了一家从事农业机械、大中小型水面除草环保收集船等生产研发的机械公司。

邵父在机械厂工作几十年,喜欢搞些发明创造。邵艳华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搞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回乡后,邵艳华将机耕船进行了改进,同时加装了施肥结构,不仅提高了耕作速度,还可以在耕地时施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后来,他发现家乡的水葫芦泛滥成灾,清理河道费时费力,于是开始研发除草船。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和试验,邵艳华的船式除草机终于下水了。

如今,这名80后青年已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现在又在研发耕整类的产品。

上联:黉门学艺都市取经不畏千条求索路

下联:技术创新农耕革旧终能一遂报恩心

横批:情系故乡

(推荐单位:仙桃市委宣传部)

楚天都市报记者郭文杰 实习生邱楚阳(楹联由湖北省楹联协会崔鲲曹克定陈佐松撰写)

上一篇:湖北去年23.5万贫困残疾人脱贫
下一篇: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用心用情扶真贫 用智用力促脱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