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荆州农商行助力石马村脱贫记

发布时间:2017-08-0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农村新报讯 记者李陈 通讯员刘梅芳

从荆州古城出发,往西驱车50多里,便抵达了荆州市“金融扶贫项目示范村”——荆州区八岭山镇石马村。

7月27日,记者在石马村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架大棚内,嫩绿的黄瓜、青翠的豇豆、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连片的荷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摇曳……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全省重点贫困村。“前些年,村里水利设施差,种地基本靠天收,村民大多靠外出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贫困户越来越多。”石马村村支书胡连民告诉记者,全村618户2749人,2014年底统计的贫困户就有153户,贫困人口467人。

放宽准入门槛,对贫困户“应贷尽贷”

2015年初,石马村被列为荆州农村商业银行对口帮扶村。该行扶贫工作队随即进驻石马村,一场“找贫因、治贫根、帮致富”的扶贫攻坚战就此拉开。

扶贫工作队了解到,绝大部分贫困户是因土地少、从事单一低价值农业生产等因素致贫。帮助贫困户提高农业收入成为扶贫的当务之急。

不久后,农商行金融扶贫站在该村挂牌,放宽贷款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2~10万不等的贷款,且全部不收息。贷款从贫困户申请到发放,最长不超过三天。

村民耿怀连是第一个受益者。耿怀连家中仅有2亩稻田,家人又患病,多年到处借钱治疗,生活艰难。此前,他想发展大棚种植,但既无抵押又无收入保证,多处申请贷款均碰壁。农商行金融扶贫站在该村挂牌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第一个填写了申请表,谁知第二天就收到3万元无息贷款。耿怀连用这笔贷款建起钢架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去年纯收入达6万元。

通过放宽贷款准入条件,全村获得农商行贷款的贫困户56户,贷款总额235万元,增加农业生产收入167.5万元。

试行阳光担保贷,放大扶持效应

2016年,荆州区财政提供1100万元,在郢都支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专户,为扶贫贷款提供担保。

农商行按照补偿基金的10倍放大贷款,创设“阳光扶贫贷”等系列扶贫信贷产品,在石马村试点推行。“阳光扶贫贷”为辖内贫困户,或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农产品经营户,提供额度2~20万元、期限不超过1年的贷款支持,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每笔贷款发放前,由农商行出资为每名借款人购买人身意外险,贷款结清之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予贫困户100%的利息补贴,给予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经营主体50%的利息补贴。

村民翟德虎是外来移民户,在村里没有土地,靠收购周边莲藕外销谋生,由于不能规模化种植,无法起到有效带动村民致富的作用。2016年,农商行通过与村委会对接,为翟德虎提供首批阳光扶贫贷款20万元,帮助他流转300亩土地种植浅水藕,通过联合村民种植和销售,带动了40户贫困户发家致富。“阳光扶贫贷”“政银保集合贷”等系列扶贫信贷产品,扶持范围由自然人延伸到经营实体,最高贷款额达到200万元。至今,该行已为全村12家农产品经营户发放约280万元信贷资金,这些经营户帮助该村销售农产品达350多万元。

荆州农商行将石马村“阳光扶贫贷”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市。截至6月30日,该行通过此种方式为贫困户授信5亿元,发放阳光扶贫贷款3.15亿元,受益对象2112户。

扶持“龙头”,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要靠龙头带动。去年至今,荆州农商行向石马村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投放扶贫贷款321万元,通过他们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位于村东头的荆州实心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也是青园家庭农场总部所在地,是由村民吴爱琼、欧宏森等4人于2014年筹集50万元兴办。

欧宏森介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常年为30多名贫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去年,家庭农场联动10多个社员,拿到农商行60万元的扶贫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年底农场与社员一同增收10余万元。

3组村民严良明,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妻子一直多病,孩子读中学,生活贫困。去年3月,他在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帮助下,获得3万元扶贫贷款,开始进行“虾稻连作”,当年就实现收入5万元。今年开春至今,小龙虾又获纯利近3万元,仅用两年时间就脱贫。全村有14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等组织获得生猪、蛋鸭、水产等养殖项目的扶贫贷款70万元,生产迅速发展起来,脱贫有了希望。

近3年来,通过农商行金融扶贫,石马村已有13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底,石马村将彻底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上一篇:襄阳斥资聚力教育扶贫 不让贫困代际传递
下一篇:武汉扶贫书记用生命铸就扶贫之路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