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志强同志(右一)去世前一小时带领同心垸村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李志强自修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
□楚天都市报记者郭文杰实习生孙漪清
“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我一定不顾一切去看你,让你看看我的儿女,长得像我又像你。”这首岳云鹏演唱的《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是李虹最近很喜欢的一首歌,她说,这首歌唱出了她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今年3月3日上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副处级审判员李志强在张湾街同心垸村走访贫困户时,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及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终年56岁。
如今4个月过去了,李志强主导的连村公路修好了,村里也办起了蔬菜产业园,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今年有望再脱贫十余户,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穿着一件旧马甲、带着一本泛黄的工作日志、毫无官架子地挨家挨户走访的身影,永远留在了乡亲们的心里。
经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李志强当选为2017年7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上联:上施德政,下顺民情,遍访乡村贫困户下联:蔡甸云愁,张湾月冷,常怀群众贴心人。横批:村民挚友
他倒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
日前,记者来到蔡甸区,见到了李志强的女儿及他生前的同事等。时隔4个多月,同心垸村支部书记杨玉清回忆起李志强去世那天的情景时,仍难掩悲痛。
3月3日上午,和往常一样,李志强和全村党员一起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当时我看他脸色不太好,没什么精神,就问他是不是高血压又犯了,他说早上已经吃过药了。”杨玉清知道,李志强近来身体不太好,一直在吃降压药。活动结束后,李志强说要去走访贫困户,在去的路上,他的脸色煞白,同行的干部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李志强还是坚持先去走访贫困户。
上午10点,李志强坚持不住瘫坐在地上,大家赶紧将他送到医院,但已无力回天。当时,李志强的女儿李虹正在汉阳上班,等她赶到医院,她母亲已经守在病房外,“我妈看到我,抱着我哭了起来。”李虹说,母亲是个很坚强的人,当看到母亲哭,她意识到父亲情况的严重性。“我看到爸爸躺在病床上,任凭医生怎么做心肺复苏,任凭我们怎么呼喊都没有反应,我脑子一片空白。”说到这里,李虹终于控制不住,哭了出来。“没想到,我心中最坚强的后盾就这样倒下了。”
3月5日,天空阴沉、细雨蒙蒙,李志强的追悼会在玉笋山殡仪馆举行,李志强生前的同事、亲属、好友和群众挤满了吊唁大厅。他生前工作过的奓山、柏林村的村民,他扶贫的同心垸村的村民,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定要见“恩人”最后一面。大家守在李志强的遗体前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泣不成声。
主动请缨到偏远村庄扶贫
“给我在村里随便找个地方住一下,我要把全村的贫困户都走访一下。”这是杨玉清第一次见到李志强时李志强说的话。李志强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丝毫没有官架子,很平易近人。
1981年2月,李志强参加工作,在蔡甸区人民法院当书记员。蔡甸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佑桥是李志强的同事,也是发小,两人相识40多年。在王佑桥看来,李志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工作中有一股自强不息的拼劲。参加工作后,他很快就由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法官,之后升任为庭长。
工作中,一些纠纷很不好调解,李志强发现只有深入基层,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群众,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利益。于是1990年,当组织上要挑选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乡镇工作时,李志强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他在蔡甸奓山街、张湾街、柏林乡镇,一呆就是7年,直到1997年母亲病重,他才申请调回法院,方便照顾家庭。
2015年10月,蔡甸区法院要选派扶贫“第一书记”到张湾街同心垸村开展扶贫工作。“当时正值法院改革的关键时期,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正发愁时,李志强主动请缨,他说,我以前在基层工作过,对农村比较熟悉,就让我去吧。”就这样,李志强成了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
同心垸村距离李志强家开车大约20分钟,其实李志强下班后可以回家住,但因为很多农户白天不在家,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李志强就住在了杨玉清家。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对村里的贫困户一一走访摸排,最终确定了31户贫困户。
引进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同心垸村共有382户、1460人,其中31户贫困户共有95人。自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李志强每周下乡都不少于两次,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详细掌握其脱贫动态,帮助解决脱贫致富过程中村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村委工作协调、精准扶贫政策宣传落实、法律咨询、土地纠纷调解、村民矛盾化解等等。
村民徐培青70多岁,年老体弱,其老伴双腿瘫痪,常年卧病在床,唯一的儿子智力低下,无固定工作,几乎家徒四壁。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李志强多次到他家走访慰问,并帮其申请办理残疾补贴。当得知残疾补贴办下来时,徐培青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道谢。后来得知李志强去世的消息,徐培青呆怔了半晌,不相信这个噩耗,说:“老天,你不长眼啊!怎么能把这么好的人带走?”
通过走访,李志强发现,同心垸村过去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玉米为主,不仅自然灾害多,经济效益也低。于是他引导农民开展蔬菜种植,推动土地集体性流转,引进当地企业在村里发展蔬菜产业园,让村民握着“土地的金饭碗”增收脱贫。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2015年有4户12人脱贫,2016年有3户10人脱贫,2017年预脱贫13户34人。该村也由原来透支80万元的经济亏损村扭亏为盈,村集体经济累计结余40余万元。“预计到2018年能实现全部脱贫。”杨玉清书记说,尽管李志强走了,但他为全村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去世前,李志强主持修建了排水沟和连村公路,“如今道路修好了,但他却再也看不到了。”说到此时,杨玉清的眼睛红了。
淡泊名利从不向组织索取
在王佑桥看来,李志强的身上很好地体现了那句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要求:“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庭长了,但组织需要,他还是义无反顾下到基层,1997年因为母亲生重病,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向组织申请回到法院,宁愿不要任何职位,又从普通的书记员开始干起。”王佑桥说,李志强做事很有原则,也很脚踏实地。近20年来实现了无上访缠诉、无上诉抗诉、无超审限办案的“三无”目标。记得2015年底法院组织职工参加迎新年长跑,当时法院工会给每位参赛者发了一双运动鞋。李志强之前报了名,但后来因为身体不舒服就没参加比赛。“他觉得没参加比赛,不能要这双运动鞋,又悄悄地把鞋退还给了单位。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从不向组织索取。”
在女儿李虹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是一个正直、善良、孝顺的人。“母亲年轻时在商业服务行业工作,后来下岗,她希望父亲找关系‘通融’一下帮忙换个单位,但被父亲拒绝了。”李虹说,后来父亲给母亲租个门面开了个小卖部,因为母亲身体原因,小卖部没开多久就关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如今,父亲走了,李虹思念父亲时,就会哼唱那首《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爸爸,您放心吧,我会像您一样热爱生活、自强自立,我也会像您一样教育好我的孩子,把您的精神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