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鹏
“以前几间屋哟,不敢喊人坐。现在住进亮堂堂的房子,做梦都没想到。”10月8日,恩施市太阳河乡白果树村贫困户伍永芝在家招呼客人。
“知道是危房,但要供大学生,日子只能凑合过。”期盼新房的伍永芝一家受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6年分到三室一厅的安置房。
搬出来的伍永芝在众人帮助下,办起家庭农场,种了50亩阳菊,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华丽转身的伍永芝还聘请30多名村民长期做工,带领8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2017年,恩施市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280户9542人,已启动3168户9285人的搬迁安置,目前主体完工1845户5439人,预计10月底可全面完工。
搬出来是第一步,如何让老百姓能稳住、快致富,发展生产才是关键。
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白杨坪镇众多贫困户和产业“捆”在一起,茶叶、旅游、林果等特色产业成了致富路子。
芭蕉侗族乡为贫困户选准富民产业的门路,“一户一策”全覆盖。米田村组建4个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带动546户发展2300多亩有机茶,年产值近亿元。
“村里有这么好的产业,好好干就有好日子过!”王家村贫困户杨胜志摇身一变成了“茶经纪”,年收入超过3万元。
25家龙头企业和1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落户龙凤镇,带动1.2万农户入社,农户以山林、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户均增收1万多元。
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发展特色产业,板桥镇结合搬迁户实际制定脱贫规划,246户搬迁户纳入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之中。
屯堡乡因地制宜、一户一策、以奖代补,依托合作社带动,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8个茶叶专业村、2个烟叶专业村、4个油茶专业村,“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
围绕“烟、茶、果、畜、药、菜”六大产业,恩施市推进“121+X”产业扶贫模式,统筹7.8亿元资金进行产业扶贫,扶持项目241个。
目前,该市86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1119家,145个重点贫困村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牢脱贫摘帽“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