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紫油厚朴精彩蝶变 搭起农民增收云梯

发布时间:2017-11-1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俊 通讯员赵鋆冲 丘剑山

深秋的恩施,叠翠流金。汽车沿着恩鹤公路行驶,公路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来到恩施新塘乡双河长岭岗,只见全国唯一的高山药用植物园——华中药用植物园,掩映在漂渺云雾中,静谧而安详。

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这些不是诗句,而是华中珍稀濒危高山药用植物。在海拔1680米的华中药用植物园,有着1680多种保育药用植物和38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常年驻守在此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让紫油厚朴这一恩施原生的中药材,成为高山之上的扶贫花,实现山区农民就地转移就业25.5万人,脱贫人口2.41万人。

立体开发,厚朴重拾辉煌

“厚朴种子要搓到红色蜡质全部去掉,竹节参移栽密度一定要记清楚。”3日,在华中药用植物园里,年过5旬的省农业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汉玖在药田一边干着农活,一边讲解药材种植知识,这名扎根深山10余年的科技工作者,此刻看上去和身旁的药农毫无二致。

作为国家药用植物园主体园,这里现保存药用植物1680多种,可与《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种数量一比高下。如何用科学技术帮助周边高山群众脱贫致富,常年驻守此的科研人员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厚朴,出自《神农本草经》,可“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郭汉玖和同事们考证发现,20世纪初,新塘双河厚朴已远近闻名,并由各地药商整装出口香港、日本及东南亚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厚朴市场行情飙升,当地农民无节制的砍伐,导致厚朴面积锐减。

“厚朴虽好,可采收年限一般需要15年以上,老百姓都不愿种植。”恩施市新塘乡下巴村村书记董魁武说,这造成市场上紫油厚朴有名无货的尴尬局面。

郭汉玖和同事们在荒草丛生的山林、人迹罕至的峡谷采集野生中药资源建设药用植物园之时,攻难克艰,探索出“紫油厚朴、贝母、竹节参立体开发模式”,通过立体开发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缓解高寒山区农户实行退耕还林后头几年没有收入的矛盾。

近年来,华中药用植物园共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厚朴树苗10万余株,近20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后在全乡推广。

高山之上,扶贫之花绽放

“过去十年九秋风,种谷基本无收。有了技术,日子大变样,我的厚朴叶子还卖到日本了!”恩施市新塘乡农户田本蛟说。5年前,在省农业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研团队的指导下,他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紫油厚朴,并在厚朴林间套种贝母、竹节参等喜阴植物,现在他已成为技术农民,年收入达3万元。田本蛟感慨,厚朴成为家中的“绿色银行”。

郭汉玖介绍“厚朴鲜叶、厚朴花、厚朴种子现在都能卖钱,连枯叶也值4元/公斤。加上套种药材,农民亩增收达3000元。”在省农业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推动下,恩施市新塘乡、鹤峰县中营乡等4个高山重点老区乡,沿着省道“恩鹤”公路联合打造了“紫油厚朴百里长廊”。现今,厚朴叶大量出口日本,长岭岗乃至整个双河的厚朴重拾历史辉煌,成为药商争相抢购的上等药材。

紫油厚朴百里长廊下,“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和江边一碗水”等珍稀濒危高山药用植物都在植物园内“安家”。湖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和国家紫油厚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相继成立。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地药材紫油厚朴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果”项目通过多效益叠加,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并行,推进了我省中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成果在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的推广应用,树立了一个发展经济、守住生态底线的成功范例,获得多个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并被列入湖北省主推技术,在全省建成示范基地80多个,推广面积130.62万亩,其中厚朴林下复合种植面积达31.74万亩,增加产值51亿元 。

上一篇:汪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 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下一篇:咸宁“五道网”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