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恩施:一个高山村的“脱贫密码”

发布时间:2018-01-0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西坪村产业基地一角。

记者 谭平 通讯员 付瑞勇

海拔1200米的巴东县茶店子镇西坪村,在蓝天、田园、土屋、沟槽相映的五彩画布中,“贫穷”一度成为这个高山的灰色画笔。

从穷乡僻壤到小康新村的嬗变,是精准扶贫政策引领西坪村驶入小康快车道。不久前,记者来到西坪村,眼前是一条条水泥路、一个个蔬菜大棚、一栋栋新民居……从探索“烟叶+蔬菜+扶贫”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到编织“公路一张网”,再到“物质+精神”双丰收,村民在实践中找到了“脱贫密码”。

走活产业一盘棋,绿富双收动起来

西坪村距离茶店子集镇8公里,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不开心。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0元,刚刚跨过了温饱线。要实现小康目标,对于西坪村民来说,无异于“难于上青天”。

走出穷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子,就要撕开新的口子。在县国土资源局、巴东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巴东农村商业银行、恩施兴福村镇银行巴东支行、巴人河旅游公司五家帮扶单位帮助下,西坪村找到了“精准扶贫+绿色产业”的良方,试图拔掉穷根。

西坪村是烟叶种植“资深村”,平均一亩烟叶能换回3000元钞票,比单纯种农作物收益翻了一倍。“把烟叶子变成票子,把产业培育成贫困户增收的靠山。”一名扶贫工作队员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购置了14台普改密烤烟机器,新建26栋烤房,整修了烘烤工厂,25户贫困户种植烟叶262亩,当年收入100万元。“真没想到,思路转变了,发展路子就宽多了。”村民龙祈望说。如今,他改变了种庄稼的老套路,发展了30亩烟叶,供两个孩子上学也就成了轻松事。

引进漂浮式育苗、井窖式移栽现代技术、安装自动控温烤烟设备、合理分配种烟指标、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扶贫工作队员天天走在田间地头,一心想拉我们一把,我们也要用力往上爬。”今年69岁的龙世俊说。他曾对发展烟叶嗤之以鼻,2017年却种了7亩烟叶,收入4万余元,昔日的“犟拐拐”转了个弯,计划再争取2亩指标。

从摊派烟叶种植指标到主动争取指标,这是产业扶贫“棋子”引发的棋盘效应。在全村绿叶产业棋局上,烟叶1400亩、辣椒100亩、饲养商品羊138只、光伏电站发电15万度……烟叶唱好主角戏,蔬菜、畜禽养殖、借“光”扶贫打好擂台,在产业脱贫舞台上,西坪村演绎了一场绿富双收之变的大戏。

编织公路一张网,小康马达响起来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村级公路主干道狭窄,砂石、泥土路面,组级公路断头,这是西坪村的“路情”。“脱贫思路变了,扶贫的动力来了,可致富的公路不通,财富引擎根本动不了。”驻村第一书记王联华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公路好比一张血脉,是输送脱贫营养和能量的通道,因此,一场交通“肠梗阻”疏通术开刀:争取交通行业扶贫资金161万元,硬化生态组级路7公里;争取社会扶贫资金8.8万元,新修、维修公路2公里;争取交通行业扶贫资金2万元,修通400米组级断头路。

背篓压得吱呀叫,打杵磨得叮当响,这是西坪村五组贫困户卢胜军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经常用“离开了背篓和打杵,就走不稳路”来自嘲。卢胜军家距离主公路3公里,卖猪、卖烟和买东西全靠一双肩膀。“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公路通到家门口,今后种的东西不愁卖,好日子真的来了。”去年,一条新修的毛公路通到了家门口,看到了第一辆货车开到院子,卢胜军兴奋得流出了眼泪。

路通了,老百姓的致富路也通畅了。“嘟、嘟、嘟……”清晨,村级护林员向成双骑上三轮车行驶在宽敞的水泥路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山林巡逻工作。“以前,走一天路只巡逻一小片,现在半天时间就能跑一圈,人也轻松,工作效率翻了几番了。”守护上千亩生态公益林安全的向成双说。如今他和同伴把三轮车当成了巡逻车。

投资500万元的2000亩国土整治项目即将开工,光纤网络入户工程接近尾声,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完工……在公路一张网的辐射和带动下,小康马达的轰鸣声正在西坪村响起。

拧紧思想一根绳,文明乡风树起来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这是一个从主动到被动的转变。扶贫要扶智,只有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穷根才会拔得彻底。有了票子,还要有面子,这是西坪村开展精准脱贫定下的目标。

腰包鼓起来,也要让屋子亮堂起来,西坪村村委会与村民约法三章:院子扫干净、柴草码整齐、房前屋后搞利索。鸡子漫天飞、狗屎堆成堆、猪仔院坝睡……贫困户卢胜菊用顺口溜形容过去的生活场景。在“扶贫+扶智”浪潮中,卢胜菊把石板屋顶改造成坡屋顶,新修了猪圈,在庭院新栽了树木,房屋和门前水泥公路构成了新风景。

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西坪村18名党员和贫困户结成对子,当产业掌舵者、思想引路人,让贫困户的思想来一次大转变。“明年帮你争取几亩烟叶种植指标,推荐几个种烟大户教你种管技术,再帮你把房子整修一下,让生活过得舒坦、舒心些。”在贫困户龙世俊家里,老支书龙发勇经常上门为他指点迷津。

和龙世俊一样,41户贫困户都有一名党员当“脱贫顾问”。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党员们还带上一把扫帚、一个撮箕、一个口袋,在村级主干道两侧捡拾垃圾,并进村入户,宣传“六城”同创措施,把文明种子传播到老百姓的心中。

在扶贫政策春风吹拂下,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中心、村级互助社等如春笋般涌现在西坪村,跳广场舞、编排民族民间艺术节目、社员互助抱团闯市场,一阵阵乡风荡漾在这个高山村。“精准扶贫更要精神脱贫,培育了脱贫能力和动力,卯足了脱贫意愿,精准脱贫才会事半功倍。”村支书龙祈臣这样阐释。

上一篇:竹山创新光伏扶贫产业建设模式
下一篇:黄石:踏“石”留印拔穷根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