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档案】
2016年,京山县石龙镇罗家桥村有贫困户36户,118人。2017年,村里积极扶持贫困户养猪、养虾、养鸡,有9户29人靠产业实现脱贫。村民张小龙,29岁,一家五口,因病致贫,2015年被定为贫困户,2017年也成功脱贫。
对于张小龙一家,2017年是个值得留恋的年份:靠着扶贫政策,养的猪仔变成“金娃娃”,终于脱贫,打了个翻身仗。
1月29日,京山县石龙镇罗家桥村,雪后初晴。记者走了半小时山路,眼前出现几间简陋的砖瓦房,里面传来猪的嗷嗷叫声,一名黑瘦青年跑出跑进,又是扫雪,又是搬饲料。
他就是张小龙,一脸憨厚,虽然身着单衣,仍额头冒汗。他家的猪场有3头大母猪,每头三四百斤,还有20多只猪仔,有的在吃奶,有的在地上打滚。张小龙把饲料倒进槽里,抱起猪仔挪窝,小心翼翼。“这些猪仔是家里的‘金娃娃’,一家人的好日子就靠它们。”把猪圈料理完,张小龙请记者进屋,烧起炉火,讲起自己的脱贫故事。
张小龙一家五口,父亲张俊患骨髓炎长期卧床,母亲因过度操劳患上腰椎病,父母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小龙高中仅上两个月就被迫辍学,外出打工,全家人靠他一年2万元的收入过日子。几年前,张小龙结婚盖房子,借了15万元债。2015年,他家被定为贫困户。
按照扶贫政策,村里为张小龙家办了小额医疗保险、家庭财产意外险等;
村里办的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分红1500元。“我年轻力壮的,不能躺着享受国家照顾,要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张小龙反复琢磨,在外面打工收入有限,不如回家养猪。可养猪要本钱,想想一贫如洗的家底,张小龙又泄气了。
“小龙呀,只要你勤快,养猪是个赚钱的路子。”这时,村支书杨小华主动找上门,为他争取到5万元扶贫贷款,并免费提供村集体空地搭建猪舍。
有了本钱,有了猪舍,张小龙甩开膀子干。养猪,苦脏累不说,还要精心照料不让猪生病。张小龙干脆在猪舍旁搭了间简易宿舍,每天起早贪黑给猪清洗、喂饲料,打扫猪圈。一开始,因经验不足,病死了几头猪仔,他心疼得直掉眼泪。杨小华闻讯,请来养猪专家传经送宝,教他定期给猪打针免疫。母猪繁育高峰时,张小龙的母亲、妻子都到猪舍帮忙。
2016年,张小龙养了11头母猪,繁育100只猪仔,纯收入4万多元,初战告捷。2017年,张小龙养了100头肉猪、20头母猪,母猪繁育310只猪仔。
“去年猪价好,是个丰收年。”张小龙拿出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各种收入和支出。
养猪收入:肉猪一头卖2000元,成本1300元,100头肉猪纯赚7万元;猪仔卖了300只(注:夭折了10头),每只卖400元,饲料成本1万元,猪仔纯利11万元;养猪合计赚了18万元。田地收入:5亩地租给大户种,每亩租金300元,一年收入1500元;合作社分红,一年1500元。支出:偿还贷款5万元,父母看病2万元,孩子奶粉及家庭日常开销1万元。总计:一年家庭纯收入10.3万元。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丧失志气。”张小龙对今年的生活充满信心:“我准备拿5万元偿还做房子的外债,另外5万元投入养猪,再增加11头母猪。只要生猪行情好,猪仔不生病,争取今年养猪收入过20万元!”(记者戴辉 通讯员高先勇 张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