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民 刘海燕 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科
一个火炉,几条板凳,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队员促膝而谈。
4月14日晚,在保康县龙坪镇冯家岭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刘承祥家,一场“板凳会”如约而至。“吃水不用挑,做饭不烧柴,住房不漏雨,出门不踩泥,种魔芋有技术,魔芋不愁销路……”说起搬进新房后的生活,50岁的刘承祥打开了话匣子。
听到这些话后,坐在一旁的襄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国洪很是开心。
此前,为了劝老刘搬新家,李国洪没少磨嘴皮子。
冯家岭村海拔1400多米,山高地少,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800元,是保康县6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该村有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103户需要易地搬迁。
2015年8月,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在冯家岭村设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该扶贫工作队及时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上日程,旨在让贫困群众早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挪穷窝”的好政策有了,真正推行起来却不容易,因为部分贫困户有顾虑。李国洪决定:到贫困群众家里开“板凳会”,掏心掏肺地摆事实、讲道理,解开大家的思想疙瘩。“会不会住上新房子,过上苦日子?”在一次“板凳会”上,刘承祥没讲客气,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尽管家里的土坯房修修补补了几十年,已经成了危房,但老刘因为担心搬迁后没有经济来源而拒绝搬迁。
这时,李国洪握着刘承祥的手,给他讲起了“挪穷窝”“换穷业”的新路子:新房是砖混结构,宽敞、结实、干净、采光好,水、电、气一应俱全,搬迁后的生活质量高;村里发展魔芋产业,提供种子、技术,每亩地可年产5000公斤魔芋,收入可实现翻番;夏季养蜂,有专人指导,高山蜂蜜营养价值高,销路广……
几个小时下来,老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组织选址、请专家规划、联系施工队、检查工程质量、安排贫困群众入住……2016年6月至2017年年初,李国洪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一心扑在冯家岭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上,使得该村95%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完成搬迁,住进新房。
为了让搬迁群众脱贫不掉队,李国洪不仅经常邀请魔芋种植专家到冯家岭村进行现场指导,他自己还刻苦学习魔芋种植技术,并手把手地教给贫困户们。
搬入新居一年来,刘承祥尝到了甜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地里的玉米和土豆换成了高产的魔芋,年收入近万元……
现在,新房有了,腰包鼓了,打了几十年光棍的刘承祥想找个媳妇。在4月14日晚的“板凳会”上,刘承祥向李国洪说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老刘,我们全力支持你。你再接再厉,把魔芋种好,今年的收入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脱单’还是啥难事?”李国洪给刘承祥鼓劲。
一场“板凳会”下来,炉火烧得旺旺的,老刘的心里也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