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思辉 通讯员 毛红平
脱贫攻坚是“三大攻坚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
红安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目前实现11万多人脱贫,各项指标均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今年元月份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红安县扶贫办主任姚福祥的感受是,脱贫攻坚必须实打实,不能有半点花架子。
各个环节都要一实到底
红安是“将军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是老区群众之盼,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如何决战决胜,我理解,关键在一个“实”字。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党员干部,“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把这个“实”字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
贫困户识别要实,如果识别不实,甚至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群众会认为精准扶贫是假的,是走形式,是一种变相腐败,就不会支持你,扶贫工作就不好做了。帮扶政策要实,政策不实,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帮扶不能取得切实成效,群众也不会满意。扶贫工作不是摆样子,也不是讲故事,要见真章、见实效,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吹糠见米”。巡查监督也要实,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如果不实,挂名不到岗、帮扶走过场、欺上瞒下的情况就可能出现,扶贫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脱贫攻坚要下足“绣花”功夫,就是提醒我们,扶贫工作各个环节都必须实,无一处不实,一实到底。有一个地方搞虚的,蒙混过去了,别的地方也会跟着搞,最后就会降低精准脱贫的整体质量。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对“小事”高度紧张、高度警惕、锱铢必较的原因。
脱贫攻坚首先要靠作风攻坚
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很清醒的判断,“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为什么要如此强调脱贫攻坚中的干部作风?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脱贫攻坚首先要靠作风攻坚。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期,我和同事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少数单位派出的扶贫干部年纪偏大、开拓能力不强,仅仅把扶贫工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应付,以为随便派几个人去混一下就行了。对这种现象,县里态度坚决,责令立即纠正。扶贫工作要选好人,不能派“闲人”去。不抽调精兵强将到扶贫一线,不以为群众干实事为目的,工作怎么做好、做实?
再比如,红安规定扶贫干部必须实实在在驻村五天四夜。去年,我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七里坪镇盐店河村帮扶工作队、永佳河镇李家湾村扶贫工作队存在“队员不在岗”的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有的扶贫干部说,自己家离村子车程不过半个小时,晚上回家住,早上再来不影响工作。但县委的态度很明确:第一,五天四夜是制度,谁都没有违反规定的特权;第二,群众白天外出打工、下地干活,一般晚上才在家。不把四个晚上利用起来,走村串户,开好院子会、场子会、对接会,怎么把情况摸实,把工作做实?两条理由,让相关人员清醒认识到了错误。
去年9月,因为扶贫工作不实、作风不实,几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还被责令在全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作公开检讨。响鼓重槌不是要让谁出丑,而是要敦促各个部门、各个乡镇真正把扶贫工作抓实、抓好。
红安顺利通过了省里的脱贫工作验收,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决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坚决反对摆花架子、搞花拳绣腿,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者严肃问责。实践证明,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干部的爱护。现在,不少扶贫干部一见面就是“包保户收入上来了”“帮扶对象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苦仗,我们的干部实打实地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把日子过好,自身也会得到成长,也会有成就感。
实事求是考核评价干部、对待群众诉求
脱贫攻坚,怎么看出哪些是花架子、哪些是务实作为呢?在我看来,辨别工作实不实,关键要看是不是取得了实打实的效果。易地搬迁要看贫困户是不是得以按时入住;产业扶贫要看群众是不是找到了脱贫的路子或就业岗位;健康扶贫要看群众是不是真正看上病、治好病……
有的扶贫干部看起来表现不错 ,汇报得很好,但进村入户不实,解决问题不实,老百姓获得感不强,自然不会满意。脱贫攻坚要树立结果导向,一切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但是,这里面也要注重实事求是对待群众诉求的问题。
扶贫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少数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群众觉得扶贫干部给他送的东西越多越好,帮扶力度越大越满意,让他自己吃苦做事就不愿意了,就不满意了。对类似情况,必须科学应对,加强教育引导,推动群众和干部一块儿干。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刀切地以“群众不满意”追究干部了,这也是一种“实”,实事求是的“实”。
红安在全国首创“4321”健康扶贫模式,把精准扶贫对象的大病报销比例从60%左右提高到90%,且超过5000元的部分由保险公司兜底,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还被国家扶贫办作为经验推广。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基于对红安贫困人口的分析。根据调查统计,红安贫困人口中,69%是因病致贫。能否有效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关系到红安脱贫攻坚之战的成败。
我们酝酿以政策和市场手段,提高精准扶贫对象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多少合适呢?有的群众认为政府应该完全兜底,100%报销,自己一分钱不掏。但是,我们反复测算,100%报销财政压力过大,也容易造成过度医疗的情况。这就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所以,我们把报销比例定在90%,且超过5000元的部分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兜底。从近三年的实践来看,这个比例既满足了大多数困难群众的看病需求,又把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县里能够承受。我们调研发现,有的困难群众积攒了十多年没钱治的陈年旧疾这几年得到了系统治疗,群众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你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习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我的感受是,扶贫工作要有紧迫感、使命感,但决不能好高骛远。小马硬要拉大车,好心一旦办成坏事,不仅自己承受不了,群众也会认为扶贫政策是吹牛、放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