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十堰市发展扶贫车间的做法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荆楚扶贫网消息 去年以来,十堰市着眼解决因病、因残和"三无"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增收脱贫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扶贫车间到村头、扶贫作坊到户头、扶贫项目到人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扶贫车间(作坊)3447个,在建962个,带动贫困户脱贫55747人。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引导。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广泛宣传脱贫典型,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自发脱贫,积极到扶贫车间务工;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引导企业或能人下乡开办扶贫车间。二是精心选择项目。综合考虑贫困户技能素质、用工条件,选准合适的项目。如郧西县加工钓鱼钩、编织铁扫帚和竹藤,房县加工电子配件、卫浴洁具打磨,郧阳区建设香菇、轻纺和设施蔬菜三大兜底扶贫车间,这些项目,工艺简单、易操作,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符合贫困劳动力的特点。三是合理选址建厂。在规划选址时,与易迁安置点、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或改造同步规划,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同时,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充分利用闲置办公用房、企业厂房、学校房屋建设扶贫车间。

(二)政府扶持,政策激励发展。在当前产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专门的激励政策措施。丹江口市、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把对扶贫车间的奖扶政策纳入特色产业奖扶范围。郧阳区出台了"黄金十条",从信贷、基地建设、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郧西县出台了铁扫帚扶贫车间的奖扶办法。竹山县出台《竹山县银企共建工作方案》,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扶贫产业。房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创办扶贫车间的实施意见》,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县政府筹措500-1000万元用于车间设备购置补贴,龙头企业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领办创业人员享受创业担保贷款。

(三)创新模式,带动分类就业。一是厂房式建设,集中就业。通过引进服装、鞋袜、洁具等企业,新建、改建、租赁厂房,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模式,进行订单加工或来料加工,按件计酬。如房县誉贝清洁用品厂在红塔镇李湾村易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20余人组装吸水拖把,根据劳动力熟练程度,每天收入70元至120元,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二是作坊式建设,居家生产。通过"企业+贫困户"方式,贫困户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服装剪线、吊牌穿线、纽扣装钉等工作带回家里加工。如郧阳区谭山镇华彬鑫玩具有限公司将30多台缝纫机发放到农户家里,每天按件计酬;竹溪县蒋家堰镇景顺鞋厂,将剪线、钉扣等工作交给贫困户,每人每天可挣40元至60元。三是融合式。如丹江口市官山镇骡马沟村和官亭村引进业主开发建设武当大明峰景区,2017年带动脱贫52户贫困户到景区务工,贫困户户年均3万元以上;茅箭区武当路街办马家河村"秦巴植物王国",常年带动8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收入2。5万元以上。

(四)强化服务,保障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将扶贫车间作为精准脱贫的有效抓手,各地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扶贫车间建设工作,确保扶贫车间健康发展。二是强化部门配合。各地明确相关部门、乡镇责任,安排专班主动与企业对接,跟踪服务。竹溪县对建设扶贫车间实行一事一议,及时解决好水、电、路及各种手续办理问题。三是强化技能培训。郧西县今年来共组织竹藤编、铁扫帚、织女绣技术培训8期、23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近100人。房县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专项培训资金,免费对到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户进行岗前培训。

二、几点启示

从十堰的扶贫车间实践来看,扶贫车间到村、扶贫作坊到户的建设,解决了农村"挣钱顾家两难全"的难题,有效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现金收入,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启示一:扶贫车间是保障贫困群众快速脱贫、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扶贫车间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量大、技术要求低、工艺相对简单但收入可观,对贫困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带动力。据抽样调查的36个扶贫车间统计分析,共辐射带动177个村8909个农户就业,其中贫困户3603户,占就业总户数的40。4%。不同类型的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的比例也不同,其中文旅农融合类为24。4%,特色种养类为53。4%,来料加工类为30。4%,手工工艺类为40。6%,木材加工类为39。2%。带动贫困人口年均人增收16646元,其中低于1万元的3家,占12。5%;1-2万元的14家,占58。3%;高于2万元的7家,占29。2%。由此可见,扶贫车间对增加农村人口收入效益十分明显。

启示二:扶贫车间是培育农村新型农民、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现实需要。农村留守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少一技之长,除了种地、照顾家庭之外,常年空闲在家,还有一些因病因残无法外出务工。扶贫车间将"工厂"建到家门口,就业时间灵活,用工门槛较低,留守人口既可以到服装、鞋袜等工厂上班,也可以将订单带回家生产,还可以选择到加工厂上班或到特色种养基地务工。通过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流程管理,统一技术培训,提升技能、积累经验,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民从"务农"向"务工"的转变,让农民变身为新型产业工人。同时,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参与体面劳动,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既增强了自立自强、靠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又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启示三:扶贫车间是实现乡村振兴、转型发展重要手段。扶贫车间已不限于生产加工车间,还包括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多种方式,产业内容扩展到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多个行业。据抽样调查统计,36个扶贫车间的产品涵盖了文化旅游、农业观光、特色种养、服装、鞋袜、毛绒玩具、清洁用品等门类,其中文旅农融合类2个,特色种养类12个,来料加工类14个,手工工艺类7个,木材加工类1个。通过扶贫车间到村到户,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集聚,激活了农村闲置的山场、林地、土地及人口红利,逐步形成了一批留得住、干得好的"小老板"和致富带头人,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上一篇:十堰茅箭区用好三个辩证法 助推高质量脱贫
下一篇:十堰推进安幼养老 助力脱贫攻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