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十堰茅箭区用好三个辩证法 助推高质量脱贫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荆楚扶贫网消息 针对当下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极少数群众"越扶越懒、越帮越怨"的现状,茅箭区坚持辩证思维,盯紧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目标,从工作的统筹设计、科学谋划、方法改进三个层面着手,通过制定地方配套小政策彰显民本关怀,将乡风文明"虚功"做实做细转化为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好群众路线"老法宝"解决群众新问题,即不降低脱贫工作标准,又不拉大非贫困户的心理落差,一家一户治穷根,一点一滴解民困,切实提高了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满意度。

一、坚持"大与小"的辩证,用政策关怀托起群众共同脱贫致富的底气和信心

持续的扶贫利好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全方位政策福利的同时,也使部分非贫困户犯了"红眼病"。为消除这种心理落差,茅箭区坚持以民为本,在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大政策"的前提下,坚持量力而行,注重激励为主,同步制定了一系列用于鼓励非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的"小政策",使其切实感受到生活在党和政府关怀的"同一片蓝天下"。

1、制定出台"户户皆可享受、勤劳就能致富"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致力将城郊旅游业打造成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对南部山区所有农户改建经营的现代民宿,定额补助前期规划设计费用;同步开展民宿外部环境美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标识标牌设置等建设,推进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农家乐休闲、农事体验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旅游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和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了南部山区80%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产业,人均年增收2400多元。二是提供产业技术服务促增收。在大力鼓励农户规模化发展猕猴桃、茶叶、香菇、蜜蜂、中药材等种养殖产业及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的过程中,整合部门职能,充实技术服务力量。2018年,区政府投入近200万元,签约聘请技术专家21人,在"点对点"包联扶贫的基础上,采取"技术顾问"的方式,为一般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带动非贫困户共同稳定高效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今春,面对全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的现状,技术专家随叫随到,先后40余次到农户产业基地,指导林农有效防治病虫害,帮助林农挽回经济损失近20余万元。

2、大力实施"改迁建房同步发力、居者能有其屋"的安居工程建设计划。一是全面实施危房改造。全面摸排农村C、D级危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不超过4万元、非贫困户户均不超过3.5万元的标准进行据实补贴,通过消除危险、屋面换瓦、外墙加固并粉刷、门窗翻新、内墙刷白等,使群众都能住上安全美观的房子。二是因地制宜搬迁安置。在高标准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对确需搬迁安置改善住房生产生活条件的一般农户,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同步搬迁,并按实有人口人均1万元、最高不超过4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一并享受扶贫搬迁户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试点推进农村居民建房。结合南部山区全域旅游规划,选取6个村,统一风格、统一标准,开展南部山区农村居民建房试点工作,对所有符合农村居民建房条件且严格按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建设的建房户给予补贴奖励,支持农户在安居工程中建设一批承载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历史记忆的清新美丽好房子。

3、全面推进"政策培训全覆盖、牢固群众生活根基"的民生保障攻坚行动。一是开展奖励助学。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高中及以上教育,按每年每生普通高中及中职教育1000元、高等教育2000元标准奖励助学,支持有条件的困难家庭1户培养1名大中专学生。二是加强医疗救助。爱心资助农村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专项基金扶助"四位一体健康保障模式,区政府每年筹资100万建医疗救助基金,对农村非建档立卡对象中罹患大病的困难人员给予救助;对符合本辖区农村户籍常住人口中身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尘肺病、尿毒症四类疾病人员,给予大病生活救助,提高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三是实施就业培训。对全区有培训需求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及建档立卡"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乡村特色旅游、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创业等各类订单式培训,免除培训费的同时,给予每人不超过3000元的生活费、误工费、交通费补贴,保障1户至少有1个技术明白人,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二、坚持"虚与实"的辩证,培育文明乡风激发群众共同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动力

为从苗头和源头上遏制住少数贫困户理直气壮"坐等靠要"、非贫困户上访投诉"争当贫户"的不良倾向与现象,茅箭区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狠抓乡风文明建设,从传承发展提升优秀文化传统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1、推行"四议"工作法,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凝神聚智。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群众的工作群众管、用群众的力量办大事,特别是在处理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事务中,全面推行"四议"工作法,即: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变"代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建立程序合规则、内容合实际、操作合规范的村规民约以及"红黑榜",把老百姓自主提议、自觉遵守、自我监督的过程,变为以村规民约促进乡风文明提升的过程,引导群众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中培育乡风、净化民风、树立新风。茅塔乡坪子村在制定村规民约中,针对群众反映的"乱泼乱倒、乱堆乱放"突出问题,将推行"门前三包"卫生保洁写入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受到村民一致拥护。

2、开展"五大主题教育",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凝魂聚气。依托户户走到、双扶双讲、"乡村夜校"等,在互教互学、走访住夜、促膝谈心中,持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消"怨气"、法纪教育扬"正气"、习惯教育养"习气"、新风教育树"风气"、自尊教育扶"志气"五大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首创发布《关于敦促赡养义务人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并积极履行相关赡养义务的通告》,将红白喜事宴请标准、范围以及婚丧喜庆新办简办仪式纳入村规民约进行严格设定,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好儿媳""好公婆""孝心好儿女""最美家庭""新乡贤"等系列评选活动,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引领,打造脱贫标兵,培育新风正气、传递孝悌美德、激发感恩奋进、涵养一方百姓。

3、打造政策文化宣传景观,营造文明新风氛围凝心聚力。把扶贫政策和文明乡风宣传与乡村旅游景观打造结合起来,按照突出政治性、政策性,兼顾文化性、景观性的要求,融合乡村旅游,凸显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定位,以政策宣传、村规民约、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沿主干道沿线、重点景区、产业基地、路边山体挡墙、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易迁安置小区、人口聚居点外墙、办公活动场所内部等地为重点,图文并茂打造扶贫政策墙、乡风文化墙宣传墙,全力推进乡风文明氛围营造,努力使乡风民风淳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兴起来。在茅塔乡廖家村薛家营易迁安置小区,朴实简约的政策文化景观墙以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宣传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村民自觉文明言行,聚拢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三、坚持"新与旧"的辩证,户户走到用心用情用问题解决赢得群众认可和满意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制胜法宝。能不能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耐心听其诉求、纳其意见,真心帮其所贫、排其所困,是精准扶贫工作最终实现群众满意的不二良方。茅箭区通过扎实深入开展"户户走到、足印农家"活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对扶贫工作和扶贫干部的认可。

1、落实户户走到,用情感沟通排查收集问题。坚持群众至上,严格落实村村走遍、户户走到工作要求,全区党员干部一线调度、一线冲锋、一线突击,通过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的"大走访大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群众真诚交流谈心,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基层问题、宣讲扶贫政策、安抚群众情绪。全区千余名帮扶干部对6个乡镇(街办)2470户贫困户、6645户非贫困户开展了多轮入户排查工作,共收集到各类问题线索3086个,实现了入户走访"全覆盖",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2、全程建立台账,用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台账管理提醒警示、工作督促、追责凭据功能,建立问题收集、分办、督查台账以及追责问责工作机制,逐个明确责任单位、整改销号时间,全区各级各单位、各驻村工作队、包联干部对问题分级负责、逐项解决、一包到底,加快化解矛盾纠纷。驻村工作队严格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区直各单位"一把手"于7-9月集中带头驻村解难题、办实事,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做通不合理诉求群众的思想工作,直到群众满意、问题销号。

3、强化蹲点督战,用务实行动获得问题销号。坚持"群众说了算、问题要解决"总要求,以"督查整改、追责问责"为手段,成立21个脱贫攻坚督查问责组,实行多轮交叉督战制和督战队包村制,全天候、不间断进村入户,对全区各级各单位、各驻村工作队、包联干部入户收集、解决问题进行全覆盖督查,不断促进脱贫攻坚各类矛盾问题的化解。在已经完成的第二轮入户督查中,共发现问题3565个,已督促解决1491个,问题解决率从第一轮的32.93%提高到41.82%,群众满意度正稳步提升。

上一篇:十堰茅箭区坚持三个导向 扎实开展好“户户走到”工作
下一篇:十堰市发展扶贫车间的做法与启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