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湖北恩施:打造精准扶贫绿色引擎

发布时间:2018-09-3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精准扶贫,真正的“利器”是“造血”。

产业,就是“造血工厂”。

在湖北省恩施州,在精准扶贫中倾力打造了一部“绿色引擎”,驱动“造血生产线”。

一“叶”擎天

茶叶,恩施州“大业”之一。

这片小小绿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下大功。

恩施州鹤峰县下坪乡两凤村,当地许多村民们正趁着天气晴好,在采摘第三季茶,茶园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茶产业是两凤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因茶而兴、因茶而富。

近几年,该村的帮扶干部更是让“全域有机”概念在全村生根发芽,“有机茶”正为两凤村插上脱贫致富的翅膀。

“有机茶鲜叶的价格每斤可以达到100多元,每亩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村支部书记贺忠雷介绍。

“起初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茶’,是村里的帮扶干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又多次到我家对我进行讲解,我才慢慢了解到种‘有机茶’的好处,我开始尝试着发展‘有机茶’。”贫困户李上海说,现在他尝到了甜头,准备再发展几亩“有机茶”。

当前,鹤峰县正向“全域有机茶”转型升级。

2017年8月4日,鹤峰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绘制了全县有机茶发展蓝图,提出坚定不移走茶叶“全域有机”发展之路,奋力建成“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努力打造“百亿茶产业”。

茶业,已经成为鹤峰“第一名片”,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第一抓手”。

2017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35万亩,全县9个乡镇184个村产茶,茶叶加工厂1170家,茶农3.5万户,从业人员14万人。

鹤峰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让“一叶”变“大业”、“一叶”促“百业”,鹤峰正在积极打造“世界茶谷”。

这片小小绿叶,在恩施州就是一部“神话”。

东湖茶叙、硒博会、国际茶叶大会,这些高端活动将恩施茶变成了全国茶叶产业的“一面旗帜”。

这片神奇的叶子,让恩施从茶叶大州向茶叶强州跨越。

目前,恩施全州茶叶基地达到158万亩,实现农业产值32.7亿元,茶业综合产值120亿元。茶叶基地总规模居湖北省第一位,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居第四位,80万茶农因茶脱贫致富。

一路向“硒”

产业是脱贫的“发动机”,是致富的“摇钱树”。

包括恩施硒茶在内,恩施的富硒产业正在全国成为“山峰”。

恩施州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拥有全球聚硒能力最强的植物“恩施堇叶碎米荠”,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恩施市“世界硒都”称号。

依托资源优势,“世界硒都”焕发新的“硒望”,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的涉硒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问世”。

2017国际茶业大会暨第四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期间,恩施市共有100余家企业,779个富硒农副产品参展,达成经贸成果10.82亿元。

目前,恩施市富硒中药材20万亩、富硒反季节蔬菜25万亩,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已纳入省政府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恩施市17个乡镇(办)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先后涌现龙凤、白果、芭蕉等3个富硒产值过亿元和新塘、白杨、沙地、三岔、盛家坝、红土、屯堡等10个富硒产值过千万的乡镇,一大批贫困群众找到脱贫“硒”望。

近年来,宣恩紧紧抓住富硒资源优势,把发展富硒农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突围之路,科学规划布局,全县富硒产业链条日臻完善。

眼下的宣恩县李家河镇贾家沟村,随处可见富硒白柚挂满树梢。

二组村民李纪森家原来一直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帮助李纪森家脱贫,2015年,村支“两委”支持李纪森发展白柚产业,并请来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免费为他发放有机肥、杀虫板等,通过村支“两委”造血式产业扶贫的推进,李纪森承包的16亩白柚年收入近6万元,于2016年脱贫。

品牌建设上,宣恩县培育了“贡水白柚”“黄坪黄金梨”“宣恩火腿”“恩硒贡米”“天香食品”等一大批富硒品牌,张显扶贫力量。

富硒产业集群,已成为恩施扶贫“集团军”。

一“旅”阳光

“旅游+扶贫”,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

恩施州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近年来,以交通条件改善为契机,以建设景区为引擎,以“旅游+扶贫”为抓手,实现了“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的目标。

恩施市沐抚镇曾经是典型的深山贫困乡镇,路难行、产业弱、收入低。

近几年来,高等级旅游公路连通了村村寨寨,星级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土房变成了特色民居,当地农民变成了景区的安全员、卫生员、服务员。景区在出入口和景区的缓冲区投资建设了202个商铺,采取低廉的租金,引导当地近400人创业,年均收入超过4.5万元,最高超过20万元;景区用工优先录用当地百姓,共有600多人在公司就业。

养生度假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了“建设一个旅游度假区、发展一方产业”的目标。

利川苏马荡,未开发前十分闭塞。近年来,随着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宾馆酒店拔地而起,配套产业竞相发展,农民收入倍数增长。新增农家乐、水果蔬菜批发店、家具建材店90多家。宾馆服务、物业管理、保安、导游等行业解决当地居民就业5000人以上,每年为当地居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25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3万多村民脱贫致富。

建始花坪镇避暑游成“香饽饽”,近年来,该镇小西湖一跃成为异军突起的避暑胜地之一。在小西湖避暑游的带动下,以小西湖为圆心的周边多个村子都成了避暑区。

像花坪一样,苏马荡、坪坝营、野三关,“避暑经济”为精准扶贫助力,带动无数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恩施州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突破性发展民宿旅游,以民宿产业带动精准扶贫,并拉动区域旅游发展。

全州共发展特色民宿2000余家,直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发展一批民宿,改变一地面貌”的目标。(彭信琼) 

上一篇:湖北省交出首份乡村振兴“成绩单”
下一篇:乡村振兴看虾-稻 《焦点访谈》聚焦“潜江模式”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