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稻田里藏着致富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8-10-0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王荣强在查看青蛙长势。(通讯员 张圆 摄)

“看,这是今年3月份投下的蛙苗,现在大的应该快一两了。”9月27日上午,在枝江市马家店街道中桥村三组的稻蛙连作田里,王荣强用网兜抓住几只青蛙检查,一看长势不错,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这片稻田全部用网围了起来,王荣强走入其中,惊得青蛙们扑通扑通跳入水中,一眼望过去数不胜数。“别小看了我这15亩地,里面可放养了250万只青蛙苗呢。”在这片地里,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靠青蛙帮忙捉害虫,稻蛙和谐共生,稻穗饱满,青蛙鲜活。

望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王荣强家还是一贫如洗,是中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里面的“红卡”对象。他们一家5口,父亲因病完全失聪,属听力一级残疾,女儿在江口上初中。从2009年开始,王荣强在工厂打工8年,挣的钱养活自己都难,父亲的医药费和女儿的学费更让其捉襟见肘。“那些日子真是苦,主要是看不到希望。”王荣强说,不过现在慢慢好了起来,年纪轻轻的不能靠救济,还是要踏踏实实干才会有机会。

不甘于贫困,不屈服于逆境,内生力量让王荣强的命运迎来了转机。2017年,面对窘迫的现状,36岁的他萌发了发展水产养殖业——养小龙虾的想法。他是个有心人,下岗的一年里走南闯北,帮人捞鱼摸虾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资金问题难住了他。“向人借钱,别人怕我还不起,都不敢借。”幸运的是,同年枝江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其结对帮扶,在得知其发展水产业的想法后,鼓励他大胆尝试,并帮助申请无息贷款5万元,还协调水产部门提供养殖技术指导。

资金和技术问题都解决后,去年5月,王荣强租了40多亩水田,实行稻虾连作,为了节约成本,他到河里、沟里、野外堰塘里捕捞虾苗,居然捞了500多公斤种苗。一开始没有养殖经验,他心里实在没底。但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慢慢摸索,他逐渐找到了道道儿。“养虾全靠水和草,草的密度要适中,水的质地要好”。我这都是生态养殖,王荣强开玩笑地说,虾池里的水“人都可以喝”。去年8月,王荣强的第一批虾上市了,2000多公斤虾卖了8万多元,除去虾场改造等成本略有盈余。今年5月,第二批虾又卖了2500多公斤。目前,田里还有1000多公斤种虾。

“枝江养虾的人太多了,市场竞争很激烈,没有价格优势”。王荣强颇有商业头脑,今年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刚刚兴起的青蛙养殖,并在6月份成功申请了《湖北省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15亩地投入近30万元,除了贷款和自有资金外,还找亲戚朋友借了10来万,“压力还是蛮大的”,王荣强坦言,他在蛙田旁搭了一个活动板房,日夜守护。今年8月,第一批养殖青蛙上市,卖了7万多元。“明年五六月份是青蛙上市的高峰期,我估计可以卖个1万公斤左右,到时候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并有盈利了”,王荣强说,青蛙自我繁殖能力强,到2020年,这15亩地的养殖毛收入不会低于40万元。

“水产养殖周期长,急不得”,王荣强有自己的“三年规划”,2017年试水小龙虾养殖,2018年在养虾的基础上开始养青蛙,2019年收回全部成本,并扩大规模至200亩,其中青蛙100亩龙虾50亩泥鳅50亩。“等养殖规模扩大了,我会请六七个村邻来帮忙,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记者 黄彦乔 通讯员 罗霄 刘菲)

上一篇:因地制宜 因人施策——通城易地扶贫搬迁惠民生
下一篇:虾兵蟹将“唱戏” 老河口欲打造鄂西北最大稻渔共作基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