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扶贫网消息 自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簰洲湾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本镇涉农企业多的优势,坚持走“就业扶贫,就业富民”路子,收到明显成效。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57户、551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3080人,有就业岗位的1974人,占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总数的64%。全镇已脱贫的1293户、4615人中,依托就业脱贫人口占已脱贫人口总数的80%以上,使全镇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人人都有就业岗位,月月都能拿到活钱。
用真心,扬优势,把就业脱贫文章做实。就业扶贫是见效最快的脱贫举措。为了让全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户尽快脱贫,镇党委镇政府从本镇实际出发,从真心服务着手,千方百计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是依托企业促就业。组织全镇企业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湖北助民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鱼元、鱼糕等速冻食品,仅50名员工的小型企业,就安排了10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工资3万多元。二是培植产业促就业。湖北簰洲湾果桑庄园,主要生产桑椹饮料和桑叶茶。现有桑椹基地面积300多亩,采摘高峰期只需要30来人务工,他们就安排了15个贫困户劳动力,每人每天增收120元。三是培训技能促就业。依托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七站八所的技术力量,适时适地地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就业技能培训,每年除扩大就业上100人次外,就业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
倾真情,拓思路,把就业脱贫文章做活。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病、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有的甚至残疾。要真正帮助这部分人脱贫,必须用真心、动真情。宏运手套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下,于2016年率先在全镇建立簰洲湾产业扶贫手套加工基地。基地建立以来,厂长蔡利急为贫困户所急,想为贫困劳动力所想。对有意愿,但不会做手套的贫困学员,培训到学会为止;对无力购置缝纫设备的,手套厂出资统一购买并包送到家;对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和因照护小孩离不开家的贫困户劳力,厂里就将缝纫设备和原材料用专车送到家里去做,待做成成品后再开车一家家上门去回收;按件计工资,每双手套另付3分钱的电费,让贫困劳动力零投资,坐在家里就能就业赚钱。每人每月最高的收入达4000多元,最低的(70--80岁的老太婆)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纯收入。据初步统计,镇里的宏运和天时两家手套厂,共安排贫困户富余劳力30多人,其中残疾人10多人,另外还安排了70--80岁的老人20多人。贫困户盛承涛是个先天性眼疾和耳疾的残疾人,他不仅有强烈的创业愿望,而且学有爆米花、落口消、年糕等食品加工手艺。镇党委镇政府帮助其多方筹措项目资金62万元,兴建厂房414平方米,购置了膨化机、年糕机、切片机、烘干机、炒货机和真空封口机,将产品扩展到7个,2017年纯收入4.7万元,预计今年纯收入8万元。盛承涛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13个富余劳力就业,其中患有残疾的贫困劳动力7人,人均年收入2.2万元,最高的达4万多元。
下真功,挖潜力,把就业脱贫文章做好。湖北康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座落在簰洲湾镇刘家堤工业园,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仓储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2380万元。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先后获得“湖北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军供大米定点加工企业”等殊荣。为回报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该公司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主动参与“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攻坚行动。近几年来,康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百万元,帮扶贫困户100户。一是吸纳贫困劳动力直接到公司就业。公司及下属的合作社,常年聘请贫困户劳力30人到公司生产加工车间和合作社务工,从事力所能及的田间劳作,确保每个贫困户每年出工时间不低于100天,平均每天报酬在120元-150元,年收入达1万元-1.5万元。二是培育蔬菜产业拓展贫困劳力就业门路。对有想法,有创业欲望,愿意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 2户帮扶对象提供设施大棚(约1.2亩),并提供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垫付种苗、化肥、农药,协助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全面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他们的扶贫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播出,在全县企业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捐赠扶志扶智就业行动。该公司自2015年起,资助刘家堤村2名孤儿,每学期给帮扶金2000元,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2017年,公司资助陈家坊村和下沙口村贫困大学生2名,每人每年5000元,帮扶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两位贫困大学毕业。三年多来,公司围绕镇委、镇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建立了帮扶对象资料登记管理档案,精准帮扶贫困户30余户,帮扶物资价值累计10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