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刘志勇:一个扶贫干部的侠骨柔情

发布时间:2018-10-2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刘志勇,湖北广电网络松滋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支公司派驻陈店镇桃岭村的精准扶贫驻村干部。2018年9月30日,他在精准扶贫驻村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倒在扶贫联系户的家门口后,引起各方关注。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广电人被更多的人所认知。

今年43岁的刘志勇是广电的子弟兵,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父亲曾历任共青团松滋县委副书记、松滋市陈店镇广播电视站站长,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父亲退休后,刘志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塑造起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形象,在生活中,是父母心中的孝子;在公司里,是员工心中的骨干;在扶贫攻坚中,是村干部心中的帮手、是乡亲们心中的好人,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简单来说就是要常怀感恩之情,无怨无悔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责任,工作接力中彰显情怀

2013年,因工作需要,刘志勇被公司调到远离老家70多公里的土家山乡卸甲坪经营部工作。卸甲坪土家族乡山大林密,地广人稀,最高处的鹰嘴尖海拔851米,被誉为“荆州屋脊”。因为地势和高山的阻隔,常年以来这里的广电站一直只有一个人在维持,被外界戏称为“一个人的广电站”。老站长刘全堂在这里执着坚守了30个春秋,刘全堂退休后,无人愿意前往接手。考虑到刘志勇年富力强,公司再三斟酌,决定选派他前往卸甲坪工作。

没有提任何条件,也没有推诿,刘志勇以一名党员高度的政治自觉,毅然地接受任务,拿起了“一个人的广电站”的接力棒。2013年, 拥有1.4万人、3049户的卸甲坪却只有电视用户800户,绝大多数农户住在高山地区,看电视、听广播成为一种奢望。刘志勇到任后,把让群众看上电视,听到广播作为首要任务,有条件的山村,就安装有线电视,高山地区无法安装的,就逐户上门,安装“户户通”卫星接收装置,即使是海拔800多米的江西观和鹰嘴尖,他也是主动登门安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爬山涉水、走村入户、夙兴夜寐,让卸甲坪土家族乡基本实现电视信号户户通畅。

2015年春,彭家沟村在市直单位的资助下改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因施工方不慎将有线电视线路弄断,沿路的群众看不到电视节目,报修电话此起彼伏。刘志勇迅速骑摩托车前往,在村组干部的协助下进行抢修。因为天气寒冷,行动不便,加上线路断头多处,他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才抢修完成。顾不上饿着的肚子,他又赶回经营部值守。回到住处,他才发现右手血肉模糊,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刮伤。事后,彭家沟的村党支部书记魏刚多次埋怨,说当时就看到他手套上有血痕,几次要他处理处理,顺便在家里吃个便饭。哪知道,刘志勇这人就是这样的执拗、憨厚。在刘志勇离开卸甲坪后,当地许多群众还经常会念叨起他。

从卸甲坪到洈水,从斯家场到陈店,刘志勇一路走来,给人留下的都是勤奋工作的印象。在洈水工作期间,他得知景区内有些农家乐安装的是电信IP电视,便上门游说。他坦诚的告诉农家乐的经营者,安装有线电视、宽带等业务的好处,从后期服务到紧急保修等多角度来打动对方。在他的努力下,洈水核心景区内的农户,都成为洈水经营部的优质客户。洈河饭庄的杨老板说,自己的客房内安装广电的宽带和数字有线电视,看中的就是刘志勇做事踏实,让人放心。

真情,成就扶贫攻坚的“勇哥”形象

2018年3月,松滋支公司考虑到刘志勇是土生土长的陈店人,对周边的情况比较熟悉,还可以适当的照顾家庭,选派他到离家只有5公里的桃岭村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在桃岭,按照扶贫要求驻村干部,每周要保证驻村时间达到五天四夜,刘志勇虽然家在陈店镇,却并未搞“特殊化”,而是和同事一起住在农户家中。桃岭山路狭窄,路段开发不理想,车辆只能停留在主干道上,他就和同事徒步走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也不在话下。扶贫之余,他还主动承担起在村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窗口的接待咨询任务。傍晚回到驻地,看到附近的古樟树下有落叶,就主动的进行清扫。时间久了,当地村民打心眼儿里认为他为人热心,平易近人,同龄人都热情地称呼他为“勇哥”。

村里有两支广场舞队伍,设备时常出现故障,刘志勇知晓情况后,主动骑车到陈店镇进行维修,又手把手地指导村民使用。村里的广播喇叭罢工后,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夜加班加点地维修。联系户梅应奎家里两人残疾,因为没有办理残疾证,无法享受相关的政策待遇。刘志勇在走访中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任务,多方奔走,帮忙落实办理低保手续。直到下发的低保金到账,梅应奎才知道,刘志勇已经在不声不响中,帮忙办好了残疾证和低保手续。村民们也形成了共识,有困难,找“勇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在村里,刘志勇还是编外的综治调解员。2组的村民刘祥民、张洪生因为宅基地边界纠纷,两家闹不愉快,刘志勇主动前往,他以荆州“六尺巷”的故事,让两家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村民都说,现在这个驻村的“勇哥”,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不愧是咱农村出来的,实在又侠义。

盛夏时节,因为连续的高温少雨,部分田块出现旱情,必须依靠提灌抽水抗旱。而村里的灌溉渠年久失修,渠底干裂,抽上来的水从裂口渗透,无法往下游灌溉。刘志勇和村组干部心急如焚,经多方打听,找到水利专家咨询后,了解到有种“防漏王”的材料可以解决。他二话没说,主动驱车前往新江口大桥头,联系购买,有效解决了土地灌溉这一难题。

9月30日,刘志勇在村里的安排下,前往联系户陈泽美家中送去《村规民约》。在陈家,他打通陈泽美在外打工孩子的电话,交代他们将务工合同等相关材料拍摄照片后用微信发给自己,以便收集整理在外务工人员的精准滴灌辅佐材料。谁知,在他准备离开时,突觉双腿发麻,连续三次从座椅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陈泽美迅速联系村组干部,将他送往松滋人民医院急救。在实施开颅手术后,刘志勇仍然在重症监护室观察,至今昏迷不醒。

在其住院期间,桃岭村多名贫困户主动到医院探望,村组干部还主动的轮班在医院值守。他曾经工作过的卸甲坪、洈水、斯家场和陈店等乡镇群众,多方打听,了解病情。梅应奎和陈泽美两人更是在重症监护室外失声大哭,令人动容。

担当,独立撑起一个多难的家

刘志勇出生在长江之滨的陈店镇。连绵起伏的武陵余脉、赋予他山一样的坚毅;蜿蜒东去的万里长江,又赋予他如水一般的柔情。

他的家庭,相对而言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农村家庭。父亲刘德春罹患糖尿病,久治不愈。2007年,又在医院检查出尿毒症,双肾衰竭,必须每两周就要接受5次以上的透析治疗。年迈的母亲患有高血压,只能做点简单的家务。二叔刘德友膝下无子,患有精神疾病,存在听力和语言障碍,鉴定为一级残废,一直跟随刘志勇一家生活。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刘志勇夫妻二人的身上。妻子杨启玉没有工作,只能含泪离家外出打工,刘志勇也只能在休假和周末的时候,适当照顾几个老人和孩子。

老人们平时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刘志勇的悉心照料。让这个硬汉子为难的是,父亲每周要到离家20多公里外的新江口社区康复中心透析,无人相送。他只能在透析的前一天开车将父亲送到居住在城区的亲戚家中,待父亲透析结束,自己下班后赶去接回。每次如此,刘志勇笑称,这是自己每个周的必修课。

做过多年干部的老父亲,自然理解儿子的苦衷,也从来不埋怨孩子。然而,刘志勇的二叔刘德友因为听力和语言障碍,性格执拗,行事我行我素,让刘志勇伤透了心。为了安抚二叔,刘志勇在城区附近联系打工地点,和二叔打工单位说明情况,定期去看望二叔。性格乖张的二叔将刘志勇视同己出,叔侄两人经常在一起比划着,交流沟通。今年上半年,村里以刘德友有收入,能养活自己为由,将刘德友的低保取消。刘德友数次要到村部和市残联去上访,都被刘志勇劝退。刘志勇告诉二叔,自己将尽力妥善的解决好这件事情。谁料,直到刘志勇出事,二叔的低保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刘志勇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勤奋,生活上的困难都会克服。正是用这样的乐观精神,刘志勇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刘志勇倒下,至今未醒,也给这个家庭增加了几分愁云。

倒下去的是身体,立起来的是情怀。刘志勇,一个普通的参与精准扶贫的广电职工,用男子汉的侠骨柔情,在扶贫攻坚的行动竭诚的为民服务,也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

上一篇:楼上安家 楼下就业——贫困户颜芳一家的新生活
下一篇:“药”请小康入巴山,巴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