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亮(右)在和贫困户王茂林夫妻交流
长江日报讯(记者史强)13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江夏区山坡街群力村,当地村民听说是采访汉阳区税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冯海亮,都竖起了大拇指:小冯驻村扶贫不到一年,就给村民做了不少实事,忙起来甚至带着2岁的儿子走访贫困户。
“感谢小冯给我壮胆”,73岁的贫困户王茂林家境贫寒,老伴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此前为了脱贫,老人也想过很多办法,但缺乏技术、资金、特别是销路的支持,一直都不敢实施。
冯海亮驻村后,主动帮老人联系项目,当起了产品经销商。老人养的母猪下了两窝小猪,冯海亮帮忙联系买家;老人今年特意多套种了一季芝麻,榨了100多斤芝麻油,也委托冯海亮代卖,仅这两项收入就有4000多元。
老人说,有了冯海亮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自己脱贫致富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他现在筹划着养殖小龙虾,“只要项目搞成了,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愁了”。
在70岁的贫困户陈传忠眼中,冯海亮比她的孩子还要亲。老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月吃药就要花费近千元,老伴也被查出癌症。因为种种原因,她申请重病门诊补贴的事多年没有落实,老人也很苦恼。冯海亮得知后,数十次协调奔波于区社保局、街道办和老人家中,老人的重病门诊补贴申请终于成功,给老人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小冯看起来文质彬彬,却非常能吃苦”,群力村村主任张清说。
“用自己的困难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我的付出有价值!”当区税务局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号召时,他第一个报名主动要求驻村扶贫。
在群力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未满15岁人员和60岁以上老人共45人,占比达77.58%,脱贫攻坚难度不小。
冯海亮立足村情,在与村委会商议后,制定了扩大村苗木基地规模、丰富景观树种类的办法,并争取到了10万元的项目资金,基地预期收益每年可达4万元。
冯海亮与驻村的省工作队共同商讨,争取16.7万元的资金用于村委建设文化设施配套项目,建造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文化长廊,进行各类政策宣传,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在冯海亮和其他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努力下,昔日的“空壳村”发生了巨变。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实现了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整村脱贫出列。冯海亮说,贫困户们的笑声,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