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在竹林中挖笋捡笋
图为:装车
图为:给雷竹盖稻糠“被子”
图为:看到刚刚出土的竹笋,孩子们喜不自禁
图为:鲜笋满仓
图为:挑着鲜笋走出竹林
开栏的话
极目楚天阔,今昔大不同。从农村到城市,从山区到平原,荆楚大地上,新路新桥新隧道、新项目新投资新产业……在发展的浪潮里,奋力前行的人们,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今起,本报策划推出“极目楚天”系列图片报道,展示最新的建设成就,探访最高精尖的产业,传递创新创业者的声音。将面目一新的大湖北,带进你的视野。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寒冬腊月,江浙沪一带的居民最爱煨一锅竹笋排骨,笋鲜汤美,特别是冬天的雷竹笋,新鲜甘甜,更让人喜爱,就如湖北人钟爱的排骨藕汤。
冬雨绵绵,在崇阳县雷竹林中,一群戴着斗笠、身着披风的男女犹如电影中的侠客,在竹林中挥舞着长长的利器挖笋、提着篮子捡笋。嫩嫩的笋子,次日便会被送到江浙沪地区的各大市场,再端上市民的餐桌。“可以没有肉,但不可没有笋!”从浙江来到崇阳种植雷竹的蒋国庆今年39岁,他随父母到崇阳已经12年,目前在崇阳县桂花泉镇、石城镇等有雷竹基地约3000亩。他介绍,他老家是浙江临安崇阳村,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雷竹种植专业户,曾获评浙江省劳模。1997年,父亲开始给崇阳县供雷竹苗,2000年,他干脆带着母亲来到崇阳承包土地,专业种植雷竹,从开始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亩,每年可纯赚数百万元。
种植雷竹要细心,更是辛苦,在冬天要给雷竹盖稻糠“被子”,到了夏天还要揭开,竹林要按照年份来培育,轮流让它们休养生息,挖笋讲技术,稍有不慎就挖坏了。在天城镇白泉雷竹基地,来自浙江的宋秋英正在雨中指导村民挖笋,她说,这是丈夫刘梁汀于2006年承包的,为了赶季节,80多岁的父母赶来帮忙,为了这片雷竹林,丈夫来到崇阳就没有回过家。“要拓展销路,让更多的人尝这美味!”蒋国庆说,他们有专业的市场拓展团队,现已有长三角等市场,未来的前景非常可观。崇阳县竹产业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该县有雷竹4万亩,将以桂花泉镇桂花村为基础打造雷竹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周鹏通讯员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