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悄然改变—— 应城刘垸村:高端粉笔网上卖

发布时间:2019-01-2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架子上五颜六色的传统粉笔,成为“粉笔村”刘垸的一道特色风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郑毅 刘振宇

“高峰时,全村八成农户都在生产粉笔,现在大概还有1/3的农户,在坚持做这个产业。”

1月15日,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涛,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随着多媒体教学广泛运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粉笔教学式微,粉笔市场逐步萎缩,波及到有“粉笔村”之称的刘垸村,导致传统粉笔生产作坊数量大幅减少,产能收缩。面对新挑战,“粉笔村”积极研发生产无尘粉笔、玩具粉笔、杀害虫的药物粉笔等高端粉笔,开拓新市场。

应城有“膏都盐海”之称,石膏开采历史400多年,为粉笔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早在20世纪50年代,刘垸村就有居民从江苏学会粉笔制作工艺,带回一个105孔模具,在村里开始生产粉笔。

“后来增加到360孔,如今比较常见的是800孔,还有1100孔的,一孔就是一支粉笔。”打浆、灌浆、出模、上架、晾晒、包装,刘汉涛回忆,传统粉笔生产,1斤膏粉兑1.2斤水,将2.4斤膏粉兑好相应的水,打好浆,灌进模,4分钟后360支粉笔就可出模,放在架子上晾晒,热天晒半个月,冷天要晒一个月。

行走“粉笔村”,仿佛进到一个粉笔王国,公路边、房舍前,到处都是晒粉笔的架子,晒满五颜六色的粉笔,让人叹为观止。

65岁的村民刘运军家门前,整齐地晾晒着多架粉笔。他介绍,早年,他在村里搞卫生室,后来生产粉笔,自产自销,以前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等地,量比较大,有时一个地区的批发商,就可到村里进货上万箱。近年需求量大幅减少,他家一年的产量不到6000箱,主要销往偏远山区,一年利润5万元左右。

与传统粉笔作坊收缩相比,几户村民开发生产的无尘环保水溶性粉笔,因材料、工艺不同,湿写湿擦,不必晾晒就可装盒,产品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销到了国外。“这类高端粉笔,成本高,定价也高,2000多元一箱,是普通粉笔价格的10倍以上。”刘汉涛说。

村委会二楼陈列室里,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详细介绍了该村生产粉笔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生产销售代表人物,同时陈列有不同时期生产的粉笔成品。最吸人眼球的,当数各式各样的玩具粉笔,琳琅满目。另有一款药物粉笔,据介绍是杀灭蟑螂等害虫的“神器”,比如涂抹在家禽背腹部皮毛下,可迅速杀灭家禽身上的跳蚤和虱子。

这些高端粉笔,不少进了大超市、大卖场。

1985年出生的刘进辉,早年在广东打工,做电子商务。2017年,他回到刘垸村创业,接手父母的粉笔作坊,兴建厂房,增添人手,扩大产能,研发新品。“有的一个包裹就只要一盒粉笔,有的一个包裹包几盒粉笔,赚的钱差不多,一个包裹的利润在一两元之间。”刘进辉说,单不分大小,都认真对待,积少成多。如今,他通过电商销售的量,逐步增多。

新型市场主体在村中不断增加、成长和壮大,让那些不再从事粉笔生产的农户,以及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有了就近就业、打工增收的新渠道。

70岁的张春生,和老伴正在一家粉笔生产公司里专心致志地给粉笔装盒,两人动作娴熟,一盒盒的粉笔,在他们手中快速装好。“装一盒4分钱,一天下来,能挣好几十块钱。闲着也是闲着。”老两口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53岁的刘汉涛,10岁左右就在家帮大人分装粉笔,十六七岁即开始制作粉笔,但从2016年起,他家不再生产粉笔。

不再从事粉笔生产的人中,有人转型搞文具批发,或选择到外地开店经商。

黄滩镇党委副书记张国明介绍,目前,当地正着手打造“粉笔特色小镇”,通过引进培植粉笔生产龙头企业,整合粉笔家庭作坊,深度挖掘粉笔资源,打造以生产销售为主、乡村旅游休闲为辅的粉笔特色小镇,将粉笔产业做大做强。

上一篇:幸福浠水的民生样本
下一篇:种植药材脱贫增收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