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九渡溪民宿成了九渡村一景。
图为:九渡溪民宿帮助村民销售梨子。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俊华 汪训前 通讯员 覃发卫
熊熊篝火燃起来,欢快的土家摆手舞跳起来……
9月13日晚,位于利川市凉雾乡九渡村的九渡溪民宿旅游度假村里,来自重庆市、四川省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等地的300多位游客,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2000多名游客在九渡溪民宿吃、住、看篝火晚会。在利川避暑游进入淡季的当下,这样的景象让许多做民宿旅游的同行羡慕不已。“到九渡溪去!”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的九渡村,近年来借着民宿旅游业的兴起声名鹊起。
改变,不止如此。
能人返乡创业山村建起民宿旅游度假村
出利川市城区往南8公里左右,便是九渡村。全村面积33288亩,21个村民小组856户2443人,分散居住在大山里。
由于地广人稀,九渡村的工作不好做,错过好多发展机遇。“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当地人这样戏谑九渡村。
艾明祥,今年60岁,已当了26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公共设施落后,修路、通水,好多地方都需要投入。“但由于面积大,几百万元投下去,起不了浪,顶多冒几个泡。”村子一直发展不起来,基本上是个集体经济空白村。
村民种的多是坡地,玉米、苞谷唱主角,一年到头图个肚儿圆。“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艾明祥说,全村常年470多人在外打工,留下来的多是妇女、老人、儿童。
转机出现在2012年。当年12月,九渡村13组村民黄贞武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利川市九渡溪康养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和祖宗留下的老院子进行改造,兴建九渡溪民宿旅游度假村。
今年46岁的黄贞武,自幼跟随父亲在利川城区一家手工业社学艺,精通电焊工、车工、钳工等机械操作技术。随着利川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提速,黄贞武瞅准商机,创办了一家机械厂,为工程建设提供配件,积累了两三千万元资金。
在外闯荡多年,世面见得多了,但黄贞武骨子里仍保留着山里人的纯朴。“每每回家乡,看到左邻右舍仍是一穷二白,守着薄地刨洋芋、掰玉米棒,心里不是滋味。”他说,希望带着乡亲们做些事,改变家乡面貌,这个梦想萦绕脑海多年。
经过4年多持续不间断的投入建设,2017年3月,九渡溪民宿旅游度假村正式营业。
由山上汇流成溪的三岔河绕村蜿蜒流淌,悠悠白云倚窗,连绵青山叠翠,生态旅居、绿色餐饮、土家民俗表演,让九渡村日益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城里人一拨一拨进山
村里抹牌赌博扯皮拉筋的事少了
9月4日一大早,初秋的晨光穿透群山薄雾,洒落三岔河,泛起粼粼波光。伴随着鸟儿啁啾声,九渡村从晨曦中醒来。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一批老年游客,早早起床,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呼吸新鲜空气。
看中这里舒适的气候、静谧的环境、原生态的青山绿水,他们已在九渡溪民宿旅游度假村旅居多日。
随着旅游市场不断开拓,不光利川市区的,而且重庆、四川的,浙江萧山、陕西西安的,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一拨一拨来到这个偏僻山村。
游客多了,度假村的用工需求与日俱增。黄贞武介绍,目前,公司共有56名常年工作的员工,其中90%是本村的留守妇女,也不乏重庆万州等地的乡邻。旅游旺季,还要在村里挨家动员,请临时工搭把手。
家门口的工作机会,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就业。
今年48岁的黄世魁,是九渡村12组村民,由于家庭负担较重,以前在山西的煤矿挖过煤,在广东的工厂里做过玩具,如今在度假村负责烤全羊。“在外打工看上去似乎挣得多一些,但开销也大。”黄世魁告诉记者,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公司还包伙食,最重要的是,离家不到10分钟路程,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艾明祥介绍,度假村每年给员工发放200多万元工资,直接增加了村民们的现金收入,带来了家庭和谐,促进了社会稳定。
更重要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村民们通过度假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礼仪,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出门讲究了要化妆,着装变得干净清爽,进城坐公交还会主动给老人们让座,成为村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以前,东家的苞谷被偷,西家的田水被放,村民纠纷不断。”艾明祥说,现在,很少有这些扯皮拉筋的事,抹牌赌博、喝酒惹事的现象也少了。
滞销的土特产变俏了贫困户脱贫有了产业支撑
城里人体验民宿旅游,除了回归大自然,寻找田园乐趣,还要品尝土菜,过一把舌尖上的瘾。
度假村有一道土菜:油炸蜂蛹。野蜂窝九渡村的山里不缺。胆大的村民掏一个蜂窝,转手卖给度假村,就能挣不少外快。
玉米棒子,山里人吃不完,但城里人爱吃。“一根玉米棒两块钱,游客掏钱爽快得很。”黄世魁告诉记者,他家种了几亩玉米,自从游客多了后,每亩收入翻番。
恩施小土豆,吃起来粉粉的,很受游客喜爱。度假村推出土豆煮饭,香喷喷,游客吃了一碗不过瘾,再来一碗。
九渡村的土特产,得益于民宿旅游业的兴起变俏了,值钱了,而且家门口就能变现。“想当初,村民为了把土特产换点生活费,拖着板车,踩着三轮,天没亮就从家出发,天黑了才回家,辛苦一天也换不了几个钱。”黄世魁说,现在乡亲们将土特产交给度假村,当起甩手掌柜,月底结账直接领钱。
土特产俏销,九渡村许多撂荒的地又种上了。一些村民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有的初具规模;还有一些村民将自家房屋修葺一新,也搞起了民宿旅游。“对村里的带动,还体现在帮扶贫困户上。”艾明祥告诉记者,九渡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176人,黄贞武主动请缨结对帮扶11户,其中,2户在度假村上班,另外9户主要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方式给予帮扶。
13组村民陈义武,50岁仍孤身一人,是九渡村特困供养户,现在度假村从事保洁工作,每月1900元工资。由于身患一级智残,又从未走出过大山,平日寡言少语,陈义武常被人笑做“呆傻”,黄贞武见此安排度假村每次外出开展团建考察活动都带上他,如今陈义武不仅言语渐多,还学会了自己做饭,与同事开玩笑。
12组村民黄永值夫妇,老两口年逾七旬,眼睛都不好,两个女儿又远嫁四川,无依无靠。今年他家的梨子成熟,却由于个头小、品质不佳,卖不出去,度假村的员工主动上门帮助采摘代销,助其增收600多元。
九渡村有种梨的传统,是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今秋,梨子丰收后市场行情却不好,价格低至每斤五六角钱,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担心时间一长烂在树上。度假村除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一部分,8月26日还组织员工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义务采摘梨子,并利用自身经营渠道,以每斤1.4元的价格免费代销梨子5万斤,仅此一项帮贫困户增收4万元。“对口帮扶的11个贫困户,有6户已脱贫,其余的5户今年都可如期脱贫。”黄贞武表示,将继续带着乡亲们努力干,一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