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圈”出来的高效益——枝江水产绿色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张静 见习记者 罗雪珊 通讯员 王玲

一亩鱼塘,产值几何?

9月,走进位于枝江仙女镇鲁港村的一尘水产专业合作社,16条22米长、5米宽的水泥池排列在大塘中。“底排污+微流补给水,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高密度‘圈’养鱼,”负责人贺华山介绍,“这是从江苏引进的新技术,一个‘圈’字,效益翻了好几番。”

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模式是将鱼类高密度圈养,一个水槽内,每年可出产草鱼3万公斤,产量能达到普通鱼塘的50倍以上。近年来,枝江市走绿色高效创新发展之路,在省内率先引进和试点流水槽式池塘工业化内循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目前已建成规模化的流水槽式养殖基地面积1000亩,流水槽30套3300平方米。

“转型和创新都是逼出来的。”贺华山说,“我们这水好,只要放了鱼总有收成。”贺华山在枝江东湖经营着3000亩水面养鱼,“过去辛辛苦苦地水里泡一年,每亩刨个1000多元就满足了。”

2015年,一纸禁渔令摆在贺华山的面前,东湖不让养鱼了,渔民们出路在哪里?为了寻找办法,当年贺华山远赴江苏,带回来一个全新概念:高密度圈养。

当年10月基地开始建设,2016年投产。一个完全不同的池塘养殖法展现在人们面前——鱼塘里修建水泥槽,每个水泥槽面积110平方米,分别放有5万斤草鱼和3万斤鲈鱼。剩下的水面全部用于养花白鲢等,进行循环、净化。水泥槽内的提式推水机模拟水流环境,把大塘里的水不停地往水槽里置换。由于水流加速,每条鱼逆水不停摆动,不但产量高,而且肉质紧,体质优于大塘内养鱼。“这种新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是典型的科技型渔业。”枝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爱民介绍,这种养殖模式不但解决了鱼在哪里养,同时也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一尘水产”基地也被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授予“渔业推广示范基地”称号。2017年,省农业厅组织在这里开了现场会,专家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从2016年以来,有上万人到我这里参观学习。”贺华山笑言,一尘水产基地已成为渔民学习交流的场所,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养殖户。

如今,流水槽养殖模式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枝江人还在进一步创新。

枝江水产服务中心主任宋昌波介绍,该模式普遍反应排污效率不足。“这是影响养殖效益和水质环境的关键因素。”

为此,枝江以一尘合作社养殖基地为试点,建立养殖尾水固液分离净化工程建设。将养殖槽内的残饵、粪污集中抽排至固液分离塔,经沉淀净化后,尾水流放到专门的处理池进行净化后排放,沉淀渣则用于农田种植。

在熊老屋合作社,8条流水槽底安置了底部排污,将排泄物抽到沉淀池,最后流入人工湿地,养殖尾水得到进一步净化,这一项目成为全市养殖尾水治理的技术示范。

鱼在水中游,水上绿菜青,毛湖埫的养殖基地,人们在流水槽外的净水大塘内设置了水产蔬菜,用生态浮岛集中进行尾水净化处理,水清了,菜也更香了。“不同的鱼塘选择不同的模式。”黄爱民说,近几年来,枝江的池塘工业化内循环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下一步,枝江将推出现代渔业实施方案,打造水产品公共品牌、推广渔业节能减排绿色化生产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和特色养殖品种,大力发展绿色渔业。

上一篇:黄冈2300余能人返乡创业 带动6万人就业
下一篇:酿出红薯汁甜了众乡亲——通城刘族兵回乡兴业扶贫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