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深秋,来凤县三胡乡杨梅古寨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石桥村,游客不断。
2016年以来,省民政厅派驻扶贫工作队走进大山深处的石桥村,倾心帮扶,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产业不断壮大。2019年,省里对来凤县进行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和国家抽检,石桥村两次被抽中,均顺利过关。
10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石桥村,了解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故事。
深山扶贫用真情
“能不能不走?”去年底,扶贫工作到期,省民政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要回武汉,村民邓德胜找到工作队队长余劲松,希望他们留下。“我也想跟大家在一起,但老父亲中风需要照顾。”说起这段往事,余劲松眼圈红了,“我两个妹妹远嫁外地,父亲多次说想我回去,可扶贫任务重,只能先顾工作。”
不久,因帮扶期限调整,余劲松和工作队员又留了下来,村民们鼓掌相庆,他们舍不得这4年来队员们的倾情帮扶。
村民张宏军家中房屋破漏未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有点情绪。队员们上门解释,帮忙整修房子,得知他有孵化鸡苗的技术却没本钱,队员支持他5000元买鸡苗。如今,他的生意做到了重庆,还准备办农家乐。“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邓永孟的妻子患乳腺癌,因不符合政策未列入低保,他对着村干部骂骂咧咧。队员提着牛奶屡次登门走访,鼓励他的妻子积极治疗。不久,他的妻子病情复发,家财耗尽,有返贫迹象,队员为她申请低保和慈善救助。前不久邓永孟妻子去世,他外出务工,临走前给队员留下话,“以前是我不对,给你们添麻烦啦,今后有啥事,就给我来个电话。”“工作队帮扶的事说不完。但他们却把自己的困难埋在心里。”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邓磊介绍,队员周永俊母亲因病瘫痪在床,他只能委托别人照顾。省民政厅厅长柳望春去年3月上任,4月就奔赴村里对接扶贫。
“亮”起来 还要富起来
夜幕降临,石桥村被285盏太阳能灯点亮,村民们感叹日子越过越滋润。
近年来,石桥村兴起乡村旅游,为方便村民和扮靓乡村。省民政厅出资80多万元,建起285盏路灯,点亮了5公里的主干道。石桥村老村委会有5间房,十分狭窄。去年,省民政厅筹资200多万元,建起了3层小楼。
10月24日,记者走进村委会,办事大厅宽敞明亮,会议室能坐20个人。楼前花团锦簇,文体活动广场上乒乓球台、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应有尽有。
改造旱厕、沼气池、化粪池,修通15公里产业路、通组通户路。石桥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石桥村还得美起来,富起来。”村子干净明亮了,工作队又想着村里的产业发展。
作为杨梅古寨景区的核心之一,石桥村红火过,近年来游客渐少。
工作队买来2000棵观赏桃树,种在四面环水的桃花岛。队员帮助果农彭长茂流转土地,桃树面积增至500亩,20户贫困户受益。工作队改建100亩杨梅产业观光园,供游人采摘。“发展民宿、农家乐、绿茶、药材,联系市场主体前来考察,重新打造景区。”余劲松说,石桥村未来可期。
关爱送给“三留守”
图书室里,钢琴、各类玩乐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山村孩子的活动室。每逢寒暑假或周末,活动室十分热闹。
曾经,石桥村空心化严重,孩子放学无人管,打牌赌博成风。省民政厅结合村情民情和民政职能,投入10万元建成“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中心,设置活动室、课业辅导室、亲情聊天室、图书室。工作队请来社工,开设作业辅导、心理健康咨询等课堂。暑假过后,孩子们瞪大眼睛问社工,“明年你们还来不来?”
农村留守妇女也没闲着。茶叶、杨梅专家为留守妇女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社工带领村民,举办杨梅采摘、葡萄采摘、猕猴桃采摘节等活动,增加农民收入。妇女们组成的广场舞队,成了村里的文艺力量。
老人们也不再孤单。“邻里门铃”活动定期探访老人,普及老年保健常识,日间料理中心也在筹建当中。
省民政厅组织各机关开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和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捐款捐物;退休老干部捐款筹建“爱心超市”,以文明行为兑积分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乡风文明;省聋儿康复中心来到村里,免费为16名聋哑老人及儿童安装价值16万元的助听器;省荣军医院送医送药下乡,为197名群众义诊。4年来,省民政厅、各级社会组织累计向石桥村捐赠资金150万元。
如今,打牌的少了,群众的精气神明显提高。“即便我们走了,依然会挂记乡亲们。”余劲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