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天门市胡市镇宋大村,不见秋的萧瑟,处处都是编织草绳、草垫等草制品的繁忙场景。
在王清华草编专业合作社里,贫困户魏友喜正在编织草垫,只见她麻利地将一捆捆稻草“喂”进草垫机里,不一会儿,长长的草垫铺展开来。
“丈夫去世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我一度失望,时常焦虑。”魏友喜说,当时一儿一女都在上学,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心里十分着急。所幸,在村委会的引荐下,宋大村王清华草编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魏友喜长期务工,日均收入100元左右,加上田里的收成,生活有了盼头。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女儿也已出嫁。
胡市镇群众素有编制草制品的传统,而在宋大村,更是九成家庭在从事草编产业,户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村民把稻草编织成了蔬菜大棚防寒用的草垫、抗洪抢险用的编织袋、捆扎园艺花木和铺垫钢材用的草绳等,销往全国各地。村民还通过互联网销售,把草编远销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如今,编制草制品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胡市、王清华两个草编专业合作社每年能消化稻草4000多吨,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月增收1500至2500元左右。
“稻草变废为宝,村民都舍不得烧了。稻谷低茬收割后,以往空闲的田块还能全部播上油菜,又可以增加收入。”宋大村党支部书记李义武高兴地说,草编产业不仅促进村民增收,还保护了环境,以往,镇村干部每到夏收、秋收,都要为秸秆焚烧问题头疼,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农村新报通讯员 田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