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曹忠宏
11月21日,在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易家垭子村8组,18个大棚排成一排,棚内绿油油的草莓欢快生长,村民正忙着为草莓除草。
易家垭子村是丹江口库区移民村,有移民1000多人。由于紧邻库区边,土地肥沃,光照也充足,五六年前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草莓。正常季节草莓,一般11月开始栽种,次年5月左右成熟,由于集中上市,在当地批发价只有6元左右,经济效益不高。
2017年,郧阳区沧浪洲大桥通车后,易家垭子村到十堰市城区只需30多分钟,水果种植区位优势凸显。在政策支持下,一直跑运输的陈强决定回村种植果蔬。他考察发现,反季节草莓附加值高,市场空间大,于是按每亩1000多元的价格,流转15户村民的土地,建成18个大棚,种植反季节草莓。
为保证草莓品质,选种、育秧等环节,陈强都严格把关,且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每年5月,草莓采摘完毕后,他提前平整好土地,在土壤中铺上一层菜籽饼粕,然后再盖上一层土。到6月至7月,封闭大棚,利用高温促使菜籽饼粕发酵,“高温发酵既能增加菜籽饼粕的肥力,又能杀死土壤中的害虫、细菌等,这样种出的草莓不仅虫害少,且上市早,个头大、口感好。”陈强说。
在草莓大棚内,记者看到,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少数已开花挂果,有的草莓果已有指甲大。陈强介绍,反季节草莓每年3月开始育苗,8月下旬分栽,12月底开始上市,此时正值春节前,市场需求大,价格高,节前可卖到50元一斤,节后基本稳定在30元一斤左右。
“一个一亩地的大棚,年产草莓3000多斤,平均利润3万多元。”去年,陈强18个草莓大棚,利润达四五十万元。
种植反季节草莓,还带动了村民致富。在陈强草莓大棚里,常年有7个移民在务工,月均收入近3000元,采摘高峰期用工达20人以上,日工资100元以上。
在陈强带动下,全村已发展反季节草莓200多亩,产值上千万元,带动用工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