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家三代大学生 姐弟四人扎根西藏 门巴族首位博士生驻村扶贫

发布时间:2019-12-2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罗红英(左一)在扶贫点工作            罗红英提供

长江日报讯(记者朱建华)“博士学位不仅关系到我自己,也关系到整个门巴族。”22日,带队驻村扶贫的西藏农牧学院副教授罗红英在电话中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我将尽快完成武汉大学博士论文。”明年,她拿到博士学位后,意味着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4个拥有博士。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门巴族人口仅1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西藏,1990年文盲率为77.75%。“办夜校,开讲座,剪树枝,修下水道,修围栏,带村民到昆明看病……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都会去做。”罗红英说着说着,手机就没了信号。工作之余,她也在抽空准备博士论文,“不能半途而废”。

罗红英现为西藏农牧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今年8月,49岁的罗红英带队到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格布村扶贫。路程将近800公里,车开了两天,中途翻越五六座雪山。

30年前,罗红英从西藏农牧学院被推荐到对口援藏的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习。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她考取了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成为我国门巴族第一位博士生。

一家三代都是大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变化的一个缩影。63年前,罗红英的父亲罗布江村被选送到原中央民族学院学习,5年后回到西藏工作了一辈子。罗红英的儿子罗布云登现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他今年读大三,明年也准备考研究生”。

罗红英的两个妹妹罗红梅、罗红霞和弟弟罗元俊,分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原华西医科大学。姐弟四人不仅入了党,毕业后也都回到西藏工作。谈起家庭和工作,罗红英一个劲地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罗红英的驻村扶贫工作原本本月中旬就可结束,现在要延迟一个月了。她与同事们争取到的茶馆超市和石榴种植集体经济项目,正在等待上级验收。

上一篇:? 洪湖市复兴村:“一蟹五虾”助力产业扶贫
下一篇:恩施市三岔镇 马铃薯变身“致富薯”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