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他们在扶贫一线磨砺青春风采

发布时间:2019-12-2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成为指导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奋斗与智慧奋战在扶贫一线,成为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没有丰厚的薪水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们用青春无悔演绎着奋斗的青春靓丽风采。扶贫要靠脚,走遍千家万户见真情身着牛仔外套的村支书綦明杰像往常一样在村里走家串户进行遍访,入户宣传、查看政策享受情况,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近况。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青年可以大有作为!”对于这个一毕业便走进农村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更像一所大学。两年前,刚从三明学院毕业的綦明杰来到汪岗镇五祖祠村,成为一名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只有这里最适合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綦明杰深知,即便考上城里的大学,“知识改变了命运”,自己也离不开农村。綦明杰来到汪岗镇的第二年,正值换届选举年,通过村民选举綦明杰当选为汪岗镇另一个偏远村的村支部书记,从协助村书记抓好扶贫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到主抓精准扶贫工作的村支部书记,这样的身份角色转变弄得这个年轻小伙手忙脚乱起来。 “耐心”成了綦明杰的工作准则。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任伊始便开始了他的走访计划,根据走访寻找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分析困难,量身制定相应帮扶措施,每天奔波于农户家,成为綦明杰的工作常态。一年来,村里的贫困户几乎被綦明杰“踏破了门槛”。他见证了黑鼠庙村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贫困户减贫任务的完成,村里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逐渐弱化。扶贫要动脑,想尽千方百计得真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有所成后选择回到家乡的青年,不只綦明杰一个。今年29岁的杨松是浠水县汪岗镇杨祠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杨松在海军陆战队某旅当过3年的特战队员,转业回来后在外面搞过装修、跑过运输,2018年在村里老党员的劝说下回到村里任职,开始了扎根基层的生活。

2019年上半年,在驻村帮扶单位浠水县残联的支持下,杨祠村与湖北省藤鑫工艺家具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合作协议进行藤编加工项目,该公司是一家采用印尼优质藤材,专业生产藤木餐椅,藤木休闲椅,具有现代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通过该公司援建,在杨祠村投资8万元建设了占地400余平方米的藤编工艺代加工扶贫车间。该扶贫车间于2019年5月19日正式开工运行,主要从事藤艺加工,总员工人数30余名,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优先,车间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综合加工模式,计件取酬,可带动贫困户20余人、残疾人10余人,极大的方便贫困户和残疾人的就业。

会开车又懂现代市场运作的杨松成了车间的“职业经理人”,从上家拉材料组织贫困户到车间进行加工,做好加工期间的质量环节把控,再将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半成品调出,都是这位返向青年的工作职责。他相信只要肯干,群众脱贫致富就有希望,生活就有盼头,自己的辛勤付出也就值得。

扶贫要用心,历经千锤百炼获真知

扶贫,对于这些扎根一线的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上传下达”,更要奔赴一线,本领恐慌的90后女孩殷玉就有着一件“尴尬的烦心事”。大学期间,殷玉所学习的专业是财务管理,9月份来到单位报道的她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被安排到了财务部门。

起初,她还无法适应乡镇的工作,对扶贫政策也是一知半解,不上心、不入手。再一次入户走访中,听不懂群众的方言,解答不了群众咨询的政策问题。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主动到扶贫办借阅相关政策学习资料,还经常请一同分到扶贫办工作的同事带她入户。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她对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慢慢上了手,干劲也变得足了起来,常常下村和驻点村村干部一起想办法,依从“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原则,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致富愿望,精心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村级档案资料。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曾经本领恐慌的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田间地头同当地村民一道,辛勤“耕耘”,快乐收获。这几个月来,殷玉慢慢体会到了:“精准扶贫,最关键的是以心换心,只有用心入脑,才能收获老百姓的真心真情。”

上一篇:胡春华在湖北调研时强调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下一篇:巩固脱贫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