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吕博林 罗雪珊 胡融 通讯员 余东曙
600平方米的小基地年产值超过600万元,奥妙何在?6月16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来到浠水县清泉镇金宝山村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探究竟。
实验室内一排排培育着各类植物的培养瓶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株株指甲盖大小的叶片在瓶内尽情萌发。
“这个培养瓶里面是一种抗癌中草药,3个月就能培养1000棵种苗,市场价可达5000元。”实验室创始人陈小野说,实验室主要是做组培育苗,俗称“植物克隆”。通过培养基培养,可以将一个优良品种的种苗克隆出上亿规模的“种苗军团”。
陈小野今年36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省林科院生物研究所博士团队从事组培育苗研究。一次技术指导过程中,陈小野偶遇到来自家乡黄冈的购苗客户,与他们交谈后得知家乡急缺植物组培技术人才,于是他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2018年又恰逢浠水实施能人返乡创业计划,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
万事开头难,陈小野回乡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短缺无法建立温室,实验室培育的近500万株组培种苗无处驯化。正当他焦头烂额时,县“扶贫车间”项目给金宝山村提供了资金支持,村里又及时帮忙流转土地10余亩,代建温室大棚后转租给他。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实验室种苗到大棚生长的问题,又为金宝山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3万余元收入。
回乡后,陈小野边实验边生产,攻克了一些组培育苗的专利技术,获得业内认可,规模逐渐扩大。正当他打算放开拳脚大干一场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
“由于交通管制,一些幼苗未能及时运出导致死亡,直接损失约80万元,幸好政府协调,不然损失更大。”陈小野介绍,疫情缓解后,清泉镇政府积极协调各个扶贫基地复工复产,并组织各村购买30万株白芨种苗建药材种植基地。
“现在我们培育的种苗还销往云南、贵州。”陈小野介绍,除与本地瓜蒌、中药材等种植基地有合作外,还与周边罗田九资河中药材种植基地、蕲春张榜基地、阳新基地均有技术合作。他创办的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还拓展到四川、重庆等地的精准扶贫项目。
“回乡创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家里人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变为支持,农村拥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建设乡村。”陈小野说。
如今,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包括8名贫困人员在内的30余人就业,还产生辐射效应,白芨种苗已在周边15个村栽种,带动约180个贫困户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