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黄艳平 通讯员 李庆功 卞于全 周锋
习家庄安置点位于大柏河流域河边,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习家店村,2016年9月开建,2017年5月建成,共安置贫困户664户,2368人,是丹江口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6月13日,走进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习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见青山环抱,绿树簇拥,70余栋红瓦白墙的易迁新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醒目。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咨询扶贫车间招工的贫困户进行登记……
“一天80元,家里还养了4头牛、5头猪,种了3亩柑橘,一年收入2万多元,日子过得比之前好多了。”在安置点一楼,村民沈琴芬正在附近的垒球棒球扶贫手工作坊做棒球。棒球垒球扶贫作坊于2018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承接福建厂家棒球垒球前期缝制业务,门面由政府提供,相关设备由作坊负责人提供,工人得计件工资。
除了棒球垒球手工作坊外,安置点还有巧姐扶贫电商超市、仁用杏加工、爱心扶贫超市等扶贫车间,带动500余名贫困劳力务工,人均月工资1300元左右。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对接、农户自营的形式,扶贫车间规模逐步扩大,安置点对面还建起占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3个服装扶贫车间,吸引十堰、浙江等地服装公司、头饰公司前来投资办厂,提供400多个岗位。周边还建有柑橘交易和农贸大市场,市场繁忙时需要800多人前来帮工。除此之外,安置点还设有护林员、公路管理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00多个,搬迁群众实现“出门就能就业,下楼就能挣钱”。
“选址时,根据‘向城镇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向路边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原则,多方考察后,把安置点建在习家店镇的中心地带。”丹江口市易迁办主任郝家明介绍,将易地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布局和发展相结合,将任务化为机遇,带动集镇发展。
为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个硬骨头,丹江口市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同时,建立市、镇、村三级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保证房屋建筑质量。仅用一年的时间,习家庄安置点就建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