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长岭镇泉水村多肉植物种植基地。
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贫困户在整理包装吉阳大蒜。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彭晓华 刘冬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广水市着力培育适合本土环境的24类特色产业,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产业稳健发展、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该市2020年扶贫项目库共纳入项目570个,其中产业项目545个,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达87.83%。
村企共建,奏响致富曲
炎炎夏日,广水市长岭镇泉水村“渔光互补”基地,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在水面次第排开,蔚为壮观。
“我们这里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100小时,为全省太阳能资源一级可利用区。”村第一书记郝旭东介绍,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光伏电站总装机333千瓦,每年带来20多万元收入。
泉水村地处徐家河水库库区,属广水市重点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91人。2017年8月,时任广水市财政局农村财政管理局副局长的郝旭东被派来担任第一书记,次年11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
上任伊始,郝旭东就把产业扶贫作为“第一硬仗”来打。
传奇园艺公司想扩大规模,流转土地时,村民不同意:凭什么把田交出来?是不是在骗人?郝旭东挨家挨户磨嘴皮、做工作,不到一周,村民思想通了,纷纷签合同、领租金。
财进养殖公司也想大干,郝旭东带着村干部上门服务,安水电,帮修路。老板深受感动,追加投资8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莲虾共作基地。
“保姆式”服务产生“磁场效应”:禾禾苗木等8家市场主体先后落户泉水村,流转山场、水面3500亩发展特色产业。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土地入股得股金、就近就业得薪金等多渠道增收。
郝旭东组织成立泉水村劳务服务合作社,统筹安排村民务工。二组贫困户郭家芝右眼失明,丈夫脚受伤需长期休养,家中两个孩子上学,生活陷入困境。劳务合作社介绍她到多肉植物基地上班,每月工资2600元,一家人顺利渡过难关。
目前,泉水村的特色产业带动120余人就业,其中一半是贫困户,每年务工收入达150多万元。
因地制宜,蹚出产业路
6月30日,雨后初霁。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野菊花种植基地,生机勃勃。“这是村里新发展的扶贫产业,10月就可以采摘销售。”村第一书记杨曙光介绍,猫子湖村盛产野菊花,村民经常上山采摘贩卖。去年12月,村里流转8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预计每亩可创收2000余元。
2015年9月,杨曙光作为国网随州供电公司选派的扶贫工作队员,开始驻村扶贫。杨曙光准备大干一场,却不料连连碰壁——给老百姓送猪崽、鸡苗,不要;指导发展产业,不干;引导学习技术,不想。
“扶贫先要扶志。”杨曙光和工作队商议决定,先鼓励支持一批肯干、能干的群众带头发展种植养殖。
贫困户祝明桂身有残疾,但干劲十足,在工作队帮扶下,她养了3亩小龙虾,第一年收入7000多元。
养虾能致富,村民很羡慕,可技术、种苗等都是问题。杨曙光三下潜江,问收入、请专家、运种苗,17户贫困户如愿养上了小龙虾。示范带动之下,贫困户脱贫致富热情高涨,左德光养鸭、王建明养牛、祝申巍养虾……
太平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吉阳大蒜主产区,猫子湖村有多年种植经验,但种植分散、面积小、收益低。杨曙光决心改变这个局面。
2018年,村里着手兴建种植基地,免费提供蒜种,并承诺高于市场价1元回购。2019年,基地面积扩大到200亩。今年2月,蒜苗上市,村合作社按承诺收购,1.3万斤蒜苗销往防疫保供企业。3月上旬,蒜薹上市,杨曙光提前联系商场超市,引导企业定点收购,成功销售26万斤。5月,大蒜上市,杨曙光当起“网络主播”,一周卖出3300多斤。6月,猫子湖村与湖北佰特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黑蒜酵素饮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项目带动,“穷窝”变“花田”
道路干净整洁,房屋古朴别致。7月3日傍晚,广水市余店镇古城村热闹非凡,不少镇区居民前来散步、纳凉。“几年前,可没有这样的景象。”村第一书记、广水市委宣传部干部张书晰感叹。
古城村位于余店镇南部,过去经济落后,是有名的“穷窝子”,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29人。
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古城村积极开展整顿,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认领脱贫帮扶包保任务。
2018年,总投资5.8亿元的花田故事项目落户余店镇,规划总面积8000亩,涵盖古城村、墩子村、横山村等村庄,着力打造集生态农业、艺术田园、农耕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累计为当地村民带来90多万元租金收入、200多万元劳务收入。
项目建设还推动古城村“三白”蔬菜(白皮黄瓜、白皮茄子、大白菜)产业发展。项目入驻该村后,建立“三白”蔬菜种植基地,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三组贫困户李自练今年50多岁,夫妻俩患有慢性病,过去靠四处打零工为生。种植基地建立后,他常年在基地务工。“既能赚钱养家,还能照顾妻子,一举两得。”
目前,古城村“三白”蔬菜种植面积增至200余亩,相比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地增收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