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安居乐业并重,搬迁脱贫同步——湖北88万搬迁群众脱贫观察

发布时间:2020-08-2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在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镇伍家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在田间浇水(8月5日摄)。 (新华社发)

“十三五”时期,国家下达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数为88.23万人。截至今年6月底,湖北全省完成“交钥匙”工程,搬迁群众全部住进新房。贫困户搬离了穷山与僻壤,是否搬来了安居与希望?近日,记者探访了湖北多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搬进新居,更要乐业

“搬到新家,算是搬到景区了,环境好,又有工作收入。”刘昌国感慨地说。在麻城市黄土岗镇伍家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刘昌国一样,74户搬迁群众只要有劳动能力的都在菊园找到了工作。

黄土岗镇党委书记李小雄介绍,镇上选择交通便利、靠近产业园区、景区的地段作为安置点,就是要解决搬迁群众后续脱贫发展问题。

记者从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全省搬迁选址采用靠近中心村、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集镇、靠近城区的“五靠近”集中安置方式。全省搬迁人口中进城进镇的达到6.48万户21.11万人。

走进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竹林新村,这里俨然不再是“村”,而是一个崭新的城市社区。一栋栋荆楚风格的住宅楼错落有致,购物广场、幼儿园、卫生院等网点配套齐全。走进小区,广场、路灯、健身器材应有尽有。竹林新村的搬迁贫困户,户户对接了扶贫产业,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目前,湖北全省集中安置区已发展形成了农林、养殖、旅游、手工、光伏等特色产业,安置区内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均有一种以上稳定收入来源,99.32%的搬迁群众已经实现脱贫。

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确保安置点的质量安全,才能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今年6月以来,为将洪涝灾害对安置点的影响降到最低,湖北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分散安置房屋的日常巡查,对全省已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复查复核,对在建的补短板项目和扶贫车间、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管理。目前,全省10359个安置点经受住了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

“安置点成立了新的社区,设了环境卫生组、治安保卫组、纠纷调处组、互帮互助组和红白理事会,每栋楼推选出一位楼长,每名党员联系一栋楼,有镇干部专职管理社区。”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宜民佳苑党支部书记吴汉良说,来自4个高山自然村的306户村民搬迁新居后,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有了新组织,正在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目前,湖北25个需新设置群众自治单元的中、大型安置点均已配齐了自治组织或临时管理机构,新成立了958个村(居)民小组。

信心足了,小康近了

“还完了十几万元的欠债,还有一些存款,受疫情影响,我们转型改养能繁母猪。”5年时间,从贫困户到脱贫户、“领头羊”,咸宁市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新屋畈安置点的夏雄伟感慨万千。下一步,他打算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利用猪粪进行生态种植。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湖北积极谋划稳住搬迁群众发展后续动力,各地不断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高效农业有效衔接,深化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带动区域乡村产业壮大。房县黄酒村、郧阳龙韵新村、王英镇新屋村……安置点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统筹结合的“明星村”正呈群星现象。

“下一步,湖北将切实提高易返贫搬迁人口、边缘搬迁人口和相对低收入搬迁人口的收入水平,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北还将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上一篇:“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北
下一篇:“油盐不进”的黄灯兴脱贫了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