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村已成网红打卡地。 (远安摄协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黄海涛 鄢天
一楼的客厅看不到电视柜,半人高的白色吧台正对门口。这是普通农家?
“我们是精品民宿。”女主人陶礼秀乐呵呵地接话,“客厅就是前台,再添两套沙发,就配齐了。”
这里是远安县九子溪还建安置点。78栋小楼造型别致、错落有序。房前,稻浪滚滚;屋后,山峦起伏。空中鸟瞰,好一幅静谧悠然山水田园画!
把安置点建成风景,让民房变民宿,远安全域旅游“全面开花”。2019年,远安接待游客90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通过旅游产业脱贫人数占比15.7%。今年8月8日,我省启动“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以来,远安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14179人。
安置点里建游客中心
穿过一个高大牌坊,走过一座石拱桥,建设中的九子溪游客接待中心出现在我们面前。“安置点里建游客中心,我们是独一份。”鸣凤镇北门村村支书胡荣笑着说。
两年前,因绕城公路项目建设需要,北门村面临拆迁还建。安置点选址何处?当地政府颇费思量。
鸣凤镇副镇长陈纤华介绍,虽有多种方案可选,但标准只有一个:安置点建设要放在全域旅游的规划中考量,打破单纯以居住为目的的民房建设,朝着精品民宿方向努力。
经反复调研、论证,距离县城仅五六分钟车程的九子溪脱颖而出。除交通便利,九子溪的另一个优势是,紧邻三峡水乡景区,来去景区的游客都要从村民家门口路过。当地政府请来国内一流设计团队,把地理特色和远安文化融为一体;地下管网超前设计,可满足未来数十年发展需要。经过两年建设,一个坡顶有林、坡上有居、坡下有田、坡谷有溪的现代特色安置小区如期交房,78户居民顺利入住。
陶礼秀家是一栋三层小楼,总面积327平方米。她家花了60多万元建设装修,把位于三楼的三套房间拿出来做民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屋内设施功能齐全,收拾得一尘不染;推门出阳台,空气清新,远山、稻田,烟火气扑面而来。
作为全县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北门村与三峡水乡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把游客接待中心前移到九子溪安置点,村民家的民宿纳入酒店客房预定范围。“游客自主选择客房,感受酒店的方便现代,体验难得的美丽乡愁。”胡荣说,村里请来三峡大学旅游学院专家现场指导、培训村民,为游客提供专业贴心服务。
村里来了驻唱歌手
夜幕降临,旧县镇鹿苑村鹿苑河畔,灯光如昼。绚丽激光秀、动感音乐会、刺激游乐项目,让人分不清是城市还是乡村。
9月1日晚8时30分许,记者看到一辆辆轿车鱼贯而入,村里的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在远安县城工作的袁亚东带着家人来到鹿苑村,享受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这里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经常来打卡。”
生态休闲区里,乐声响起,众人随着流行节拍律动,热烈气氛瞬间燃到顶点。休息间隙,一位外地歌手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们团队移师鹿苑村驻唱,让她没想到的是,村里游人如织,音乐会观众场场爆满。“县城里的晚班公交车都收班了,通往村里的旅游公交还在跑。”村支书刘孝明自豪地介绍。
白天再来鹿苑村,层层叠叠的茶树如同绿色地毯铺满山坡,与当地独特的丹霞地貌融为一体,颇为壮观。鹿苑村有750余年种茶史,是“远安黄茶”主产地之一。该村成立黄茶专业合作社,改造升级600多亩老茶园;引进鹿溪河康养有限公司,流转500多亩土地建设标准化黄茶基地,种植黄金芽、郁金香等新型品种;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把茶园变风景。
围绕黄茶文化,该村建成黄茶文化体验园、贡茶文化展示馆、黄茶品鉴基地等项目,打造特色茶庄、茶主题民宿。“好茶,好茶,好酽茶。”在鹿苑村贡茶文化展示馆,“乾隆品鹿苑黄茶”的故事频频上演,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如今的鹿苑村成了“网红村”,吸引众多回头客打卡。刘孝明介绍,高峰时村里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30万元。
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收入稳定,每月2500多元,打算找个老婆成个家。”37岁的谢余满笑得甜蜜。
家住洋坪镇余家畈村的谢余满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在江苏、广东打工。2016年9月,位于邻村陈家湾村的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区开业招兵买马,谢余满闻讯回家应聘,被录取为景区员工。踏实肯干的他还被景区送到武汉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成为景区的一名安全员。“离家近,既有稳定工作,还能照顾家里。”谢余满十分满意。
54岁的村民付家卫把家里的5亩土地租给景区,每亩每年800元,一年固定收入4000元。他还在景区找一维修工的工作,每年收入三万多元。景区经理吴青山告诉记者,该景区八成以上员工来自景区所在的洋坪镇。通往景区的路边,53岁的陈家湾村民付家红开了家“红岩饭店”,2019年纯收入八万元,今年疫后每月净挣5000多元。如今,付家红不再出门打工,一家心思扑在饭店经营上。在陈家湾村,和付家红一样的村民还有17户。
位于花林寺镇的横鼎漂流景区,去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2万人次。火爆景区带火村里经济。景区副总经理谢姣龙介绍,景区把沿漂流河道的20多个摊位,无偿提供给当地村民销售玩具、农特产品等,一个漂流季下来,一个摊位最高收入13万元。宝华村村民陈召权在景区附近有一个农家乐,客人不请自来,去年纯收入10万多元。“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过去想都不敢想,好日子还在后头哩。”他憧憬着。
记者手记
选对路子走下去
□ 雷巍巍
到过远安的人,常常惊叹于这个山区小县的美。从县城到乡村,从景区到院落,处处皆风景,美得朴实,美得自然。
山水,是远安的最大财富,也是其发展底气。多年来,远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让山水生金,走出一条具有远安特色的美丽之路。
作为全省“多规合一”4个试点县之一,远安以全域旅游规划统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县每年投入50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400公里风景廊道串起景区、县城、集镇、乡村,在云顶高山、峡谷丘陵、丹霞河谷四季旅游,快进慢游。
路子选对了,就坚持走下去。把城市建成客厅,把集镇变成展馆,把农田种成风景,把民房变成客房……美丽远安,全域旅游富民之路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