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河村蟠桃种植基地。(通讯员 陈郧飞 摄)
油榨桥村王鸽养殖基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温文雅 程淇
阅读提要
广水市聚集“在家”“在外”两股人才力量,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上山下乡”。众多“能人”奔向田野,发展产业,建设家园,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引领力和内生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广水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通过借智引力、能人带动,实现“用活一群,带动一片”,涌现出油榨桥村“党建引领”、丁湾村“能人回乡”、兴河村“企业兴乡”等三个范本。
“用好当家能人,引回在外能人,挖掘本土能人。”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说,用好用活“能人”这个关键群体,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
油榨桥村
5天流转千亩土地
国庆假期,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太空莲产业基地,千亩荷塘如诗如画,观光游人络绎不绝。
“三年前,这里可是一个‘烂摊子’!”村党支部书记尚贞猛介绍。2016年,油榨桥村引进温州客商,流转260亩土地种植有机花菜。不料,产业发展遇阻,老板中途撤资,土地流转费却迟迟没有支付,引发村民不满。
为化解难题,油榨桥村决定引进新产业——太空莲。投资人提出要求:10天内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村党支部说干就干。“第一天商谈合同细节,第二天召开党员代表会动员,第三天召开村民大会做思想工作,第四天完成土地丈量,第五天签订流转协议,成功流转350多户村民的1000亩土地。”尚贞猛回忆。
村第一书记乐建中介绍,如今,太空莲种植成为村里脱贫攻坚主打产业之一,带动全村57户贫困户就业,户均年收入1.2万多元。
油榨桥村是广水市重点贫困村,过去无活动阵地、无村级收入、无产业项目,当地人戏称“三无村”。穷则思变。村“两委”班子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法宝”,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支部战斗力。
2016年3月,村里引进三意家禽养殖场,投资上千万元新建王鸽基地。基地养殖王鸽5万对,年产值300多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贫困户郑光翠的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中两个孩子尚在读书,生计靠她一人维持。2017年,她加入王鸽基地,在“家门口”就业,现在每月工资5500元,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油榨桥村共引进9家市场主体,流转土地1700多亩,发展太空莲、王鸽、中药材等产业,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丁湾村
能人回乡办厂建农庄
产品装袋、清理油渍、排除空气……9月28日,广水市杨寨镇丁湾村农产品加工厂一片繁忙,村民程小云熟练地操作食品真空包装机。
程小云一家4口人,丈夫和儿子在外务工,婆婆年迈需要照料。2018年,程小云进厂务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加工厂创办者、丁湾村村主任丁培林介绍,工厂主打豆制品加工,可生产40余种豆制食品,高峰期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今年55岁的丁培林,在武汉从事园林工程建设10多年,事业有成。2013年,心恋家乡的他回到丁湾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经过考察,丁培林决定充分利用当地大别山乡土文化和山水地形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丁培林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规模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和休闲农业,建设了集餐饮、住宿、会务、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汝堂春庄园综合体项目,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常年吸纳40余名村民就业。
2015年,丁湾村启动村湾改造,以驿站和农耕文化为主线,汲取楚风汉韵和大别山民居元素,形成荆楚派大别山建筑风格,目前已完成4个自然湾、71户民居的改造。同时,村庄确定“一环一带多点”旅游格局,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创收增收。
村民谢公民带头吃“螃蟹”,率先办起农家乐。“菜是自家种的,鸡是自家养的,全家人上阵帮忙,没花什么本钱。一年下来,收入有十几万元。”
2018年,丁湾村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
兴河村
企业家打造美丽乡村
天高云淡,暖阳和煦。秋日里的广水市陈巷镇兴河村,令人心旷神怡。文化广场旁的寿山李白酒楼,村民魏红菊精心准备着第二天的食材。“家乡变美了,游客慕名而来。回村开办农家乐4年来,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她说。
兴河村位于广水南部的寿山脚下,相传大诗人李白曾隐居于此,创作千古绝唱《静夜思》。村庄位置偏远,昔日凋敝不堪。2013年清明节,兴河村“能人”、湖北三丰建设集团董事长魏以金回乡祭祖,目睹家乡破败面貌心痛不已。
不久,他成立湖北三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心改变村容村貌。修道路,整堰塘,安路灯,建广场,绿荒山……在三丰公司的支持下,兴河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汪存享深有感触。他家住在桃花湖对面,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臭水塘,靠着一条五六十公分宽的小路出行。“现在路通了、山绿了、水清了,村里变化翻天覆地。”汪存享介绍,他和妻子在村办企业工作,年收入5万多元。
2014年起,三丰公司陆续流转荒山林地4000余亩,集中栽种优质蟠桃,分散种植月季、荷花、梅花等,打造“四季有景”的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充分挖掘寿山李白文化,发展田园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
基地建设带动了村民就业。贫困户李长国的妻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拮据。3年前,李长国加入蟠桃园负责园林管护,年收入近2万元,顺利脱贫。三丰公司办公室主任陈郧飞介绍,公司常年吸纳5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劳务支出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