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夜宿农家话脱贫】酿黄酒脱贫的“探花郎”

发布时间:2020-10-1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10月5日,晚7时许。细雨霏霏,房县大山里已寒气袭人。

“咣”,大门打开酒香飘,41岁的瞿万江跑进酿酒作坊,装瓶、封盖,50斤黄酒很快收拾妥当,“客人要得急,今晚就托顺风车送去。”

房县土城村,是有名的“黄酒村”。100多户人家沿209国道建房而居,家家酿酒,户户飘香。

2015年,瞿万江一家为脱贫酿1万斤酒,起初很担心卖不出去;今年已酿4万斤,不愁销。凭啥?他有3个“全村第一”:全村第一个改造民居,建酿酒作坊;全村第一个网上卖酒;全村第一个用玻璃瓶、瓷瓶代替塑料瓶包装,“卖相好,价格也上去了”。

带头改造民居盖作坊

瞿万江家隔马路不远,一新一老两栋房子。新房两层楼,一楼是酿酒作坊,二楼住人;老屋是土砖房,黄墙黑瓦,挂着酒幌,古色古香,作发酵间兼仓库。

早年,一家6口人挤在老屋里。奶奶年迈,父母多病,全家靠瞿万江夫妻俩在外打工挣钱,工资不高,生计窘迫。2014年,瞿万江腰受伤,做了手术,从此干不得重活。“顶梁柱”塌了,瞿家成了贫困户。

2015年,村里启动民居改造,又组织黄酒合作社。瞿万江将信将疑:“祖祖辈辈酿黄酒,都是自己喝,还能挣钱?”

村干部上门动员:“政府做后盾,你怕啥?”

瞿万江牙一咬:干!

他第一个签下民居改造协议,政府补贴8万元。2015年8月,新房建好,旧房改造到位;9月,村里担保的免息贷款10万元到账,他买了酒缸、糯米;10月,正式开酿。

瞿万江每天守在酒缸旁。“半个多月的发酵期最磨人,要把握温度,给酒缸‘增减衣物’。”1万多斤米酿出1万斤酒,却发愁:这么多酒,咋卖?

村里想到了前头:只要品质过关,合作社统一收购;又组织了4次年货节,拉动黄酒销售。

腊月廿六,酒卖完,瞿万江一算账,净赚4万元。

2016年一开年,他就给发酵房装空调,添过滤机、灌装机,扩大规模。当年,瞿万江酿酒2万斤,全家脱贫。

获“全县黄酒酿造能手”第三名

老屋大门装着纱帘,瞿万江进出都侧着身子。“黄酒甜,招虫。”他说,万一飞进虫子,酒就变酸、坏掉。

屋内摆着20口大陶缸。糯米经挑选、浸泡,在新房蒸好,拌上曲,送到这边来发酵。打开一口缸,糯米饭团中间有碗口粗的窝,略显混浊的洑汁从窝边沁出,酒香弥漫。

“我家的酿酒技术,既有家传手艺,也有我自己的改良。”瞿万江自豪地介绍,他家的酒曲要添加好几种中药材,有的为增加甜度,有的利于降温。一家黄酒企业到村里挑选样酒,百余家作坊,瞿家黄酒的各项指标最好。

2017年,他将产量提升到3万斤。2018年9月,房县酿酒高手比拼,瞿万江获“全县黄酒酿造能手”第三名,中了“探花”。

记者问他:“怎么没中‘状元’呢?”

“前两名都是兄弟乡镇的,他们都是科班出身,酿酒理论知识丰富。我读书少,理论环节不如他们,要奋起直追。”他说,“今年又有一件喜事,我已被党组织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了,要好好努力,争取明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入党!”

“产量上去,品质不能下来。”瞿万江请了两个帮工,并定下规矩:1斤糯米出7两酒,绝不掺水。“都是回头客,不能把生意做死了。”

设计新瓶装老酒

夜深了,家人先睡了。瞿万江边和记者聊他的“酿酒史”,边关注手机微信,“有时客户半夜订酒,要及时处理。”

瞿万江从2016年开始网上卖酒。那年清明节,一位沧州老板去神农架旅游,途经土城村,尝过瞿万江的酒,喜欢这味道,加了他的微信,此后每年都买1000多斤。

如今,瞿万江的微信里有1000多位客户。他还在淘宝等平台开了网店,在线上完成近九成销售。

晚10时39分,一位重庆客户发来消息,要半斤装黄酒6坛。

黄酒用坛装,这是瞿万江的设计。“以前都用塑料壶,因为黄酒会二次发酵,胀气,用瓷瓶容易炸。”2017年,他请湖北工业大学老师设计一套过滤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今,他家黄酒有7种包装,包括玻璃瓶、瓷瓶和陶制酒坛,最小的一种是2两装磨砂玻璃瓶,小巧古朴。

“精装黄酒1斤卖50元,价格是普通包装的两倍。”半斤装的酒坛仿古样式,陶制,深褐色,坛盖上系着红绸,6坛一共150元,瞿万江说,这就叫“提升产品附加值”。

夜深了,气温更低了。村里的广场上还亮着灯,大戏台彩旗招展。瞿万江说:“这是有人还在布置黄酒节的会场。县里把黄酒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经常办节会。乡亲们的酿酒生意肯定能更红火!”

上一篇:郧阳绿色产业成脱贫强劲支撑
下一篇:慎终如始夺全胜——写在我国第七个“扶贫日”来临之际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