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杨溪铺镇荒山上建起1.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龙泉社区。(通讯员 曹忠宏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姬廷顺
阅读提要
十堰市郧阳区是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曾经,因为穷,生态资源只能被动式保护或低层次开发,小工业、小作坊遍地开花,造成局部环境污染。近年来,该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动乡村旅游,蹚出一条“生态、产业、民生”三转型的绿色发展新路。
10月12日,细雨绵绵,郧阳区安阳镇龙门川。
一马平川的稻田里,水稻已收割,泥土里还有稻香。不远处,丹江口水库库汊水平如镜,透彻清亮。
这是汉江绿谷公司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共有400亩。自2016年全面施用有机肥以来,“安阳香米”亩产量从900斤提升到1200多斤,价格从每斤4元涨到12元。
类似变革,在郧阳城乡随处可见。茶店镇樱桃沟村从卖菜到卖风景,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辖区内的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吸纳100多家高产能、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龙头。
有机农业呵护金山银山
郧阳是十堰“粮仓”,然而,耕作多年,化肥滥用,地力下降严重。“土壤板结,蚯蚓都没了。”农场主王金霞说。
2016年,郧阳区创建“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出台政策,对施有机肥的农户每吨补贴1200元,农户每吨只花400元。榜样作用加上政策激励,有机肥在全区大范围推广使用。
王金霞邀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进稻田,湿润的泥土埋到脚跟,捡根树枝随手一插,插进去二三十厘米。“以前的地铲不动,现在松软多了,蚯蚓也回来了。”她说,去年底,郧阳农产品进京展销,安阳香米大受欢迎,“有一对老夫妇,买了10斤回去尝。第二天,两老推辆小推车,买了一车。”
目前,郧阳区改造土壤近30万亩,初步建成“健康土壤、品质品牌、生态涵养”三位一体的环水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全区发展有机水稻5万亩、有机蔬菜1万亩、有机小水果3万亩、有机小麦10万亩,认证有机产品13个,绿色产品42个,“三品一标”产品110个。
不施化肥、打农药,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环境污染,保护库区水质。“水土共治,将环境治理的关口从末端前移到源头。”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介绍,据估算,全区年减施化肥1200吨左右,减少300多吨氮进入水体。
同时,该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0%、90%以上。全区完成石漠化治理18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498平方公里,人工造林25.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1.6万亩。
2019年,郧阳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超90%,境内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美丽经济带来好日子
虽是深秋,樱桃沟村“八零院”农家乐仍宾客盈门。老板朱泽君送走3桌客人,手脚麻利地清理餐桌。
他原在十堰当厨师,村里发展旅游,便辞职返乡。“春天生意最好,一天接待上百游客,院子里要摆十几桌。”
樱桃沟,原名鹰卧沟,因漫山遍野的樱桃而改名。
村子在郧阳区和十堰城区之间。早年间,村民种菜,挑到城里或是马路边,能卖多少算多少。2012年,樱桃沟村抢抓湖北省“绿色幸福村”建设机遇,改造民居120户,把农村建成景区。
村里有间上世纪50年代的土房子,曾是村部,后来变成牛棚。2014年,村里用5000元买下来,改造为“五零院”。随后,六零院、七零院、八零院先后完工。不开山、不填沟、不毁林,小到院子围墙,大到房子结构,都融入山村环境,游人纷至沓来。
游客多了,村民把山上沟渠里的荠菜、黄花菜、槐花、水芹菜、苦菜、地衣、野蒜都挖出来整理好,变成旅游商品。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永说,附近不少村子,都喜欢把菜拖到樱桃沟来卖,村民坐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有了青山绿水,不能再过穷日子。郧阳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子胥湖、月亮湖、安阳湖等一批乡村田园综合体,催生美丽经济。
“五峰人民盼春天,春天一季捞全年。”五峰乡引导群众种植有机油菜5000亩,一到春天花海烂漫,游客络绎不绝,政府顺势举办油菜花节,每年吸引游客30万,户均增收1万余元。
高新区引领绿色发展
总投资9亿元,占地300亩。前不久,湖北十堰芯球智能泊车机器人项目落户十堰高新区。
该项目紧盯泊车的社会化、产业化,从事智能停车机器人及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
对于工业项目的选择,郧阳区十分严苛。“效益再好,只要污染环境一概关掉;投资再大,只要破坏生态一概不要。”在这种思路下,该区坚决关闭一批生产效益低、耗能高、污染重、资源浪费大的排污大户,否决、婉拒不符合要求的项目60多个,总投资近30亿元。
而对于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投资者,郧阳实行“五个一”服务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
以十堰高新区为平台,郧阳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大运汽车、耀荣木瓜、天圣医药等100多家新型环保企业进驻,40余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跻身高新技术企业。
工业转型升级,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2万多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产业工人。截至2019年底,郧阳累计脱贫4.81万户162539人、出列贫困村85个,贫困发生率由35.63%降至0.21%,顺利通过省脱贫摘帽验收。“作为核心水源区,保水质是郧阳的政治使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与之相适应。”孙道军表示,将坚持生态、经济、产业三化融合,推进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升级,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