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黄冈三县市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观察:让田野上的资产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10-2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梁盼 汪秀玲

10月16日,红安县杏花乡长兴村。一大早,5岁多的秦泊森就牵着爷爷的手,蹦跳着向长兴幼儿园走去。在那儿,他有160多位小伙伴。

2017年,长兴村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原服务中心长时间闲置。此后,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原服务中心被明确为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村两委决定,将其整体招租。很快,民营资本进入兴办幼儿园,不光方便周边8个村的孩子就学,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4.18万元租金收入。通过盘活村集体资产,长兴村2019年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红安、麻城、英山是国家第四批整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改革红利正在这里释放。

摸清家底 基层增底气

红安,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7亿元;麻城,核实资产总额32.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7亿元;英山,核实资产总额16.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9亿元——9月底,三县市各自交出一本明白账。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梅建新称,摸清家底,为当地做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增添了底气。

摸清家底并不容易。三县市都是革命老区,农村经济基础本就薄弱,加上产权意识不强,很多村集体的资产一直是“糊涂账”。为此,各地组建专班,紧密依靠群众,适时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硬是把一笔笔“糊涂账”给算明白。

英山县陶家河乡杨家河村,账上资产显示,村集体山林和茶园均为“0”。但清查时,很多群众反映,洞边湾组老三七园应属村集体所有,村集体茶园也应有200多亩。

村两委请3位退休村干部出山,很快查清了情况。原来,村集体本有山林230亩、茶园310亩,17年前,村里将茶园承包到户,一次性收取了15年承包费。2年前合同到期,承包户既没有续签合同,也不愿再交承包费。而洞边湾组老三七园原是村集体山林开荒的园地,后又退耕成山林,由洞边湾组几个大户长期占用。

村两委在上级支持下,依法依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到今年9月,收回被占用的全部集体山林,收回集体茶园24.7亩,其余茶园也在逐步收回。

通过清产核资、清理问题合同等举措,不少空壳村、薄弱村有了集体资产或权益,拿到未来发展的“第一桶金”。

推动合作 群众得实惠

摸清家底,最终目的是推动合作,做强集体经济,让群众得实惠。红安县夏畈村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

2006年,县政府招商引资开发对天河漂流项目,邻近项目所在地的夏畈村迎来发展良机。村里成立黑龙潭旅游服务公司,收益丰厚。

村集体“腰杆粗了”,如何更好让村民共享?今年初,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村两委决定,将黑龙潭旅游服务公司改为夏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的经营性资产579598.8元按每股1756.36元折股量化,全村231名村民按1人1股,占总股本70%,村集体共99股,占总股本30%。1月10日,合作社正式挂牌运营,并拿出20多万元向全村股民分红,人均分红900元。

从此,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融合在一起,村民对村里的工作更加支持。村民不仅在合作社打工挣钱,还能按股分红。村两委有了集体股份的收益,不仅能搞建设,为村民购买新农合医保和村民养老保险,每年还有资金结余。

据统计,目前三县市所有村(社区)均已完成股权配置,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并100%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赋码。

上一篇:六年扩种近10倍 每亩收入万余元 汉产猕猴桃成助农增收主力军
下一篇:"农"头产品如何打造"龙头"(三):破解"丰裕背后的短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