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地处湘鄂边界,是全省插花贫困县市之一,现有省级贫困村3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35户,53910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松滋市委、市政府扛稳政治之责、下定移山之志,牵牢产业发展这一扶贫的“牛鼻子”,紧紧围绕“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收入来源”的产业扶贫目标,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打造荆州产业扶贫样板。
强队伍,构建上下协同工作体系
市级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挂帅,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3家单位为成员的产业扶贫工作专班。各乡镇组建了由乡镇党委书记挂帅,分管领导负责,以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工作专班。组建了市级专家服务团队、市农业科技指导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乡镇农业技术指导组和村产业指导员等三级服务队伍,开展科技指导护航。全市形成了上下协同、高效运作的工作体系。
夯基础,推进扶贫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倾斜优先安排贫困乡镇和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4年来,总计投入7600万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支持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村、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办网店,开创了“互联网+扶贫”的新局面。如樟木溪村电商网点帮助本村农产品上行销售,月销售额达到2万余元。建立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市共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88人,对口指导贫困户10437户。四年来,组织开展培训指导2万人次,先后安排蒋家冲、樟木溪、木天河村等村干部到长江大学、浙江大学和农业农村部实训基地学习;不定期组织产业指导员,在种养管理、扶贫项目建设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确保扶贫产业稳健发展。
讲方法,推行精准滴灌扶贫菜单
立足市情镇情村情户情,制定出台系列产业扶贫精准滴灌“菜单”。根据松滋平原、湖区、丘陵、山地兼有的自然特点,确定了优质高效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生态畜禽饲养、产业融合发展等四大主导扶贫产业。瞄准市场前景,创新推出了“菜(瓜)—水稻”“小麦—西(甜)瓜—棉花”“菌稻轮作”“虾稻共作”“专业基地开发”等20款“荤素”兼有,“颜值”颇高的产业扶贫菜单。每款“菜单”,对适应哪类地形、哪类作物产区,应具备哪些主要生产要素,需实施哪些基础设施建设,有何技术要求,采取何种组织形式,经济效益可达到多少等有关事项,都一一作出了具体说明,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及帮扶责任人能够对单选择、按图施工。
重惠民,优化到户到人奖补政策
2016年,在荆州率先出台《松滋市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点探索产业扶贫奖补办法,当年有272户贫困户、56个市场主体、114个村集体享受奖补政策,发放奖补资金758万元。2017年,修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意见》,重点明晰了贫困对象产业扶贫路径,细化了产业奖补项目,实施了精准滴灌新举措,年度内有2558户贫困户、142个村集体享受奖补政策,发放奖补资金719万元。2018年进一步优化奖补政策,降低了门槛,增设了项目,提高了标准。2016-2019年共计发放奖补资金5217.9万元。
突重点,发展持续效益扶贫产业
坚持把扶贫产业建设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密结合,与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紧密结合,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生猪、草食畜、家禽、水产、水果、蔬菜、食用菌、油茶、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夯实贫困对象稳定脱贫的根基。从全市来看,平原湖区形成了“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体系,丘陵地区构建了水果、水稻两大产业,山区奠定了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从乡镇来看,各地拥有了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如八宝镇的瓜菜、刘家场镇的牛羊、纸厂河镇的水产、王家桥镇的蜜柚、万家乡的柑桔、陈店镇的花卉苗木等产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从村集体来看,通过流转土地或自主开发新建基地8.8万亩。如洈水镇九岭岗村开发油茶基地1300亩、花椒基地200亩,村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纸厂河镇桂花树村整村流转土地7000多亩,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从贫困户来看,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拥有了1项以上的致富项目。如八宝镇北矶垴村贫困户张启勇,在帮扶干部的扶持下,土鸡养殖达到300只,肉牛从无到有发展到5头。
聚合力,形成八方支援共扶局面
通过政策宣传和责任压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使干部由过去单纯送钱送物,转变为送苗、送种、送技术,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上。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每个贫困村安排一家或两家企业对口帮扶,实现以工补农、以企带村,扶助发展。如:白云边出资60万元支持仙楼香村改善设施、发展产业;湖北海兴公司每年支助10万元,帮助报德寺村发展村级经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充分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示范带动、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其成为推进产业扶贫的“种子选手”和“主力队员”,鼓励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和生产托管等多种方式,建立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租金、薪金、股金等增加贫困户收入。如:松滋金农农贸专业合作社在纸厂河镇陈家场村发展蔬菜基地1000余亩,产业覆盖贫困户53户,占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0%以上,贫困户亩创收益5000-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