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扶贫工作队长期在此驻扎 帮助鼓励村民脱贫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11-1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扶贫工作队扶持的高山大棚蔬菜产业

饭菜虽然简朴,大家聊得却很热络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王登府 王欢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是鄂西著名的红色山村。90年前,贺龙元帅曾率部在此驻扎。

现在,村里驻扎着一支扶贫工作队。3名队员中,驻村时间最长的近5年,最短的也近3年,是当地连续驻村时间最长的一支工作队。

红旗坪村村口,有一棵300多年的老板栗树,它见证了几代共产党人改造红旗坪村的全部进程。

贺龙树下阅兵改定村名“红旗坪”

11月3日,暮色之中,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红旗坪村。这是一片海拔1300米的山间平地,一棵高大的板栗树,挺立在村口,树叶几乎掉光,显得古朴苍劲。村民口口相传,这棵树已有300多岁了。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肖曙光,是宜昌市税务局干部。2018年2月,他主动请缨参加扶贫,来到红旗坪村。他邀请记者走进离板栗树不远的村委会,和扶贫队队员、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等,围坐在火炉边。肖曙光打开话头:“红旗坪村的故事,大多发生在这棵板栗树下。我们就在这里开聊吧。”

62岁的龚海林,是宜昌市交运集团职工,2016年8月进驻红旗坪村。他本来2年前就该退休了,但他负责的两个产业引进项目没有落实,他决定延期驻村。

80后李冬林来自宜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他参与过援藏,回来后又投入到扶贫大军,正在亲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胜时刻。

红旗坪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里没有成型的河流。由于夏天经常暴发山洪,所以它曾叫洪溪坪村。

1930年,贺龙带领红军来到红旗坪村,全歼张俊峰反动团防,给饱受欺压的村民带来了安宁。获胜后,贺龙在老板栗树下庆功阅兵,看到漫山遍野红旗招展,他把村名改为“红旗坪”。

抗美援朝老兵、88岁的田吉政,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贺龙的故事,后来他也加入了解放军。他没有想到,时隔90年,共产党的工作队又带着新任务进了村。

90年前的红色基因,也激发着驻村工作队的使命感。他们要向村民证明,共产党人就是要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贫困户送的两只腊蹄换回20万元

扶贫工作队刚驻村的时候,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接受调查,村民对组织持有怀疑态度。

肖曙光带着队员走访村民、自费看望老兵、给村里的老人理发。他们深知,要想取得村民的信任,一定要打开大家的心结。

工作队组织村民举行了30多场“屋场会”,收集了160多条村民的诉求,一条一条针对性地解决。

肖曙光发挥自己的书画爱好特长,在村里办墙报弘扬红色历史、宣传扶贫政策,还帮村民撰写个性化对联。

2018年底的一个深夜,78岁的徐腊秀老人的房子被大雪压塌。身边没有子女,她向工作队求助。工作队组织人员凌晨赶来,帮老人解了困。

残疾村民赵义清,为了感谢工作队的照顾,执意将家里攒的两只腊蹄子送来。肖曙光知道这是土家人的大礼,如果拒收有违乡亲的心意,他只好收下。

回城的时候,肖曙光将两只腊蹄子转送给了一位企业家朋友,并讲述了腊蹄子的来源和它代表的意义。

那位企业家既对肖曙光的扶贫行动充满敬意,又对贫困村民的境况深表同情。他收下腊蹄子,当即捐款20万元,帮助红旗坪村改善基础设施。

红旗坪村村委会的办公楼,是宜昌天问集团捐建的。每天傍晚,数十位村民会聚在楼前广场跳舞。肖曙光自掏腰包3000多元,给跳舞的村民们买来民族服装,男女老少越跳越有精神。

扶贫工作队长鼓励村民“不安分”

在老板栗树的边上,有一片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这是扶贫工作队扶持的产业。

红旗坪村海拔高,过去交通不便,村民们在贫瘠的土地里种点作物,收成得不到保障,还愁销路。

扶贫工作队受到高山蔬菜的启发,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选品种、请专家、找销路,工作队各尽所能,帮助村民组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种、收、销一条龙渠道,将山里的蔬菜送进了城区的超市。

经过考察,红旗坪村的地理环境很适合种植中药材。去年,龚海林又为村民们引进了金银花。其收成最高可以达到5000元/亩,加上有补贴政策,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

工作队从宜都请来中药材加工企业家黎明,帮助红旗坪村建立了“新家园中药材合作社”,就地收购、加工。到明年,中药材产业将成为村民的新增收点。

此外,村里的苗木、中蜂、猪牛鸡羊养殖,工作队都想方设法争取补助政策,让村民从“无本买卖”中受益。

肖曙光鼓励村民争做“不安分”的人,只要合理合法,什么挣钱就做什么,他和合作社愿意为大家兜底,带着大家一起开拓。扶贫工作队经常四处考察,还带着村民外出物色新的致富项目。

随着水电路网实现户户通,一些之前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回村参加合作社。

老板栗树下的故事将掀开新篇章

如今,站在老板栗树下放眼望去,红旗坪村正在变得户户通、户户平、户户亮、户户绿、户户美。

村民杨年国在村头高坡上的石屋里生活了20多年。他身体不好,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几年前,妻子走失、两个女儿外出打工,他更是家不成家。

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杨年国被安排加入村里的合作社,收入连年增加。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在石屋前面建起一栋两层洋房。

现在,他的妻子被找回来了,两个女儿也返回村里,准备经营乡村民宿。

建新房的时候,杨年国舍不得拆掉老石屋。他说,他要留着这个印记,当作脱贫致富的纪念。

像杨年国这样的故事,在红旗坪村已不算新鲜事。村里过去的140多户贫困户,如今都住进了宽敞的新房。

深秋的夜晚,山村的寒意更重了。工作队趁着农闲,走访了几户村民。肖曙光欣慰地说,相比5年前,村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这不是工作队的终极目标。肖曙光和队员们筹划着,开发红旗坪村的红色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拓展乡村旅游项目。

炉火映照在夜谈人的脸上,光线一明一暗地跳动着。工作队员们畅想道:“到那时,这棵老板栗树肯定会成为大家追捧的明星树,我们也可以安心‘退休’了!”

上一篇:湖北省委追授谢睿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下一篇:石冲村里吊瓜香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