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通讯员 何莉莉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在全社会营造助残社会风尚,激励残疾人自尊自立自强,本报今起推出“一个不少奔小康”专栏,展现我省各地残疾人自强不息与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精神风貌。
“感谢党和政府,不仅送来了轮椅,还指导我们种菜养鸡,感觉生活有奔头。”12月16日,坐在新的轮椅上,周世华边“试驾”边说。
周世华是武汉市蔡甸区柏林庄村民、二级肢体残疾人,家庭收入主要靠其妻种菜养鸡维持,因缺乏农作技术,母鸡产蛋量减少,出雏成活率低。
当天,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栽培与采后研究室党支部的成员们,来到他家进行居家康复、种植养殖技术指导。
今年7月,武汉市残联、市农科院联合开展“农科助残,精准扶贫”活动,以党支部与农户结对方式,对黄陂区、新洲区等4个新城区有种植养殖生产条件、发展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帮扶,确保被帮扶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一项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新模式。
以党建为引领、结合职能职责,武汉市残联、市农科院各党支部对农户开展政策宣传、种苗农资、技术培训、康复服务、心理健康等“一对一”的帮扶。
提升残疾人造血能力,武汉市残联大力发展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工作,制定《武汉市残联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全市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助残鸟起飞”行动计划》。
大力推广“合作社+残疾人”帮带模式;为纳入低保或农村精准扶贫的残疾人种植养殖户,按户均5000元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参训残疾人掌握1门至2门技术,参训残疾人满意度高于80%。
该市农村残疾人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发展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提升,涌现一批创业脱贫典型。残疾人徐从德创建香惠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0余户种植茶叶,其中有21户残疾人家庭。残疾人郭有益带领2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组建“百家福”合作社,人均家庭增收达58%。
2019年底,武汉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3886人全部脱贫,两家合作社先后被省残联授牌“湖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