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荆州屋脊”的沧桑巨变——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脱贫攻坚纪略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卸甲坪风光。

曲尺河温泉度假村。

生态卸甲坪。

卸甲坪村居。

易地搬迁安置点关望坡。

晶地农业葛蔬生态园。

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地处湘鄂两省四县(市)接合部,总人口1.47万人,是湖北省插花贫困乡、荆州市深度贫困乡。近年来,在松滋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5个省级贫困村出列,889户268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人均纯收入10年增长5.8倍。曾经的深度贫困乡,蝶变全国文明乡镇、国家卫生乡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旅游名镇。

地处“荆州屋脊”

卸甲坪地处武陵山余脉,是荆州海拔最高的地方,有“荆州屋脊”之称。“走泥巴路,住土墙屋,喝屋檐水,用萤火灯,吃苕米饭”是卸甲坪过去的真实写照。

乡长赵阳彪介绍,“2009年,全乡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只有松滋市年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山里面能走的人都走了,剩下的是实在走不了的。”

原乌溪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猛,谈及10年前回乡看到的场景,印象深刻,“全乡硬化道路仅3公里,从松滋市城区到卸甲坪乡政府65公里,小车跑了2个多小时才到;乡亲们仍吃的是‘屋檐水’,在屋背后挖一个集雨窖,人畜共用一水;山羊、土猪、葛根、蜂蜜等农产品,绿色环保、味道鲜美,却卖不出好价钱;病痛缠身的乡亲,小病忍一忍,大病拖一拖……”

“条件太差了,有学上就不错了。以前在凤凰淌小学,3个年级20多名学生,只有1名代课老师,教务、后勤一个人包圆了,还奢谈什么教学质量呢?”谈起那段艰难时光,扎根山乡教育的老教师们连连摇头。

经济份量最小、发展速度最慢、距离城区最远的卸甲坪,群众出行难、就医难、求学难,发展更难,方方面面落后于时代。乡里干部有时还会受点冤枉气,常常被人误以为是由于干不好工作才被“发配”到卸甲坪。

一方山青水秀的地方,却养不活一方父老乡亲。改变,势在必行!

众多项目进大山

2010年底,卸甲坪乡黄杨公路动工。

40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宽8米、长8公里的黄杨公路。

100天,在高山上建起了全乡第一座水厂——天星堰水厂。

卸甲坪发展的动能开始蓄积,越来越多的目光、政策、项目向山乡聚集。

“松滋要像湖北建设仙洪新农村试验区一样建设卸甲坪土家族乡,力争三年内完成规划目标,使卸甲坪土家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底,时任松滋市委书记蒋鸿在卸甲坪土家族乡调研后提出。

2011年,松滋市委、市政府实施《卸甲坪土家族乡脱贫致富特色发展三年规划》,举全市之力,助推卸甲坪改变贫穷落后面貌。2014年、2017年松滋市委市政府接连发文,启动了支持卸甲坪乡发展的第二个、第三个“三年规划”,累计整合大小项目463个、投入资金逾13亿元。

“别看我们身处穷乡,远亲却待我们如家人哩”,乡人大主席覃晓明高兴地介绍,“自2009年以来,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民宗委等省直部门及宜昌市夷陵区对我们乡开展“1+1”对口帮扶,先后实施项目136个,基础建设投资近1.2亿元。”

2018年,荆州市扶贫办明确卸甲坪土家族乡为深度贫困乡,每年给予至少200万元的扶贫资金支持。同时,荆州市委统战部、荆州市民宗委等9家市直单位对口帮扶卸甲坪土家族乡9个村居,共落实项目86个,资金6000余万元。

2019年,松滋市委书记黄祥龙强调,“卸甲坪是松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要确保山乡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同年5月份,松滋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卸甲坪土家族乡加快特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整合项目117个,撬动资金10.2亿元。

项目有了,还需要一支得力的队伍来推进落地。乡攻坚办主任肖鹏扎根山乡16年,自2015年接手脱贫攻坚工作后,勤恳敬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市财政局驻彭家沟村工作组组长兼村第一书记陈茂荣用真心换真情,常年驻守在村,走村入户遍访贫困群众,用双脚踏出脱贫路,用双手共筑幸福村;市财政局驻乌溪沟村工作组组长兼村第一书记刘祥海用哲学思维为乌溪沟村量身定制脱贫措施,让一个无积累、无经营主体、无产业的“三无村”,转变成一个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30万元以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8家、土地流转率达85%、村级光伏发电荆州第一的产业强村。荆州市委统战部派驻杨树坪村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张晟,一驻三年,竭力争取各方资源,帮助解决了村里道路、产业、项目等发展难题。

今日之卸甲坪,旧貌换新颜。新修、升级省道、县乡道、通村公路248公里,公路通了;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处,铺设管网462公里,水路通了;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压线路46千米,实现了双回路供电,电路通了;新建通信塔13座,建设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网路通了;健全乡镇卫生院医疗保障,实现一般性疾病本地可救治,求医路通了;优化师资队伍,教学水平跻身全市中上等矩阵,求学路通了……各级各部门政策叠加,建设项目热火朝天。

誓将青山变金山

青山如画,碧水长流。入冬的卸甲坪,游客络绎不绝、热闹远胜往日。泡天然温泉,赏土家民俗,尝生态腊肉,品养生葛根,观黄林古桥……卸甲坪正走出“深闺”。

卸甲坪境内康养山水、民俗文化、红色教育等文旅资源独具特色。2014年,宜昌民生集团落户卸甲坪,启动4.2亿元建设曲尺河温泉度假邨,于2017年正式运营。目前,天然弱碱性温泉水已吸引游客6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小客栈和小作坊等经营主体60余家,带动本乡就业200多人。

今年12月8日,刚从曲尺河温泉度假邨下班回家的刘涛,钻进厨房帮忙。随着游客增多,刘涛父亲刘建平开的好食寨农庄生意红火。2016年底,刘涛和妻子何春萍告别打工生涯,回到家乡曲尺河村。何春萍接管农庄生意,刘涛在温泉度假邨做保安。“生意好的时候,毛收入一天能有万把块。”何春萍说,“今年我们把隔壁的老房子拆了,打算建三层楼,一、二层做餐饮,三层搞民宿,明年预计收入能有30万元。”

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的温泉产业带活了卸甲坪的农特产品。腌熏肉、散养鸡、葛根粉、洋芋粑粑……在卸甲坪民俗年货节上,一道道正宗土家特色美食陆续上桌,引得游客口齿生津,食欲大动。通过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卸甲坪深山的土家蜂蜜、土家腊肉、传统酱菜、葛根制品等“土疙瘩”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送往城市。电商中心成立短短一年多来,销售额近2000万元。

从养在深山人不知,到走出大山,成为俏销货,卸甲坪农产品的崛起离不开本乡企业的深耕。

湖北晶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卸甲坪生态葛根进行全链条开发,开发了葛生源饮料、葛根粉、葛根茶等10多种生态养生食品,与全乡200多户农户签订了葛根种植协议,年产值5000余万元,群众收入年增加4000元。2019年“卸甲坪葛根”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12月,松滋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卸甲坪葛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助推卸甲坪发展壮大葛根产业。

源溪洞虾蟹生态养殖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利用卸甲坪特有的弱碱性山泉水开展虾蟹养殖,养出来的虾蟹个大味美,加之企业采用会员订单制销售,市场销路不愁。在源溪洞成立之初,资金、人力、运输都是问题,老板信心不足。为了留住企业,带动村集体增收、帮助贫困户就业,市财政局驻黄林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兼村第一书记裴恒锋煞费苦心,到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用真心诚意留下了企业。源溪洞负责人邓建军说,“现在,我塘里的螃蟹还没上市就被预定一空,留在这儿值得。”

务实奋进奔小康

“去年收入20万元,把原来建新房的钱都结清了,今年虽然养殖成本高了,但不愁销路,收入跟去年持平没问题!”彭家沟村脱贫标兵户郑兴兵笑着说。这几年,靠着养殖牛羊,郑兴兵不但脱了贫,还脱了单。“要说还是政策好,不然我连本钱都没得,哪里过得上好日子。”

2014年,身无分文的贫困户郑兴兵在村两委干部的帮扶下,搞起了养殖。没有本钱,村干部帮他担保贷款;没有场地,村干部帮他找场子。短短几年时间,郑兴兵搬进了新家,三轮摩托也换成了四轮农用车。今年,他自己修了一条上山的水泥路,买肉的客户可以直接把车开上山。

“我们原来住的地方真的苦,这座山后面还要翻三座山,上到山尖上才到家,搬到关望坡,我们是真的高兴。”卸甲坪村村民徐松柏说,“从前住在松滋市海拔最高的鹰咀尖,由于海拔高,基础设施不齐全,出行靠天晴,吃水靠天雨,吃粮靠天收。”

2017年,鹰咀尖26户村民全部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次年,占地100亩的关望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落成,水电路网全通,31户97名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

搬下山的易迁户,到哪里讨生活?

从鹰咀尖搬下来前,贫困户雷元炳卖掉了他的牛和羊。在帮扶干部的建议下,雷元炳把山上6.6亩土地和90亩林地利用起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今年我收了1600斤的菜籽,养了16箱蜂,产了140斤蜂蜜,卖了6000元,产业奖补得了2000元。”雷元炳扳着手指头,算起了账,“我媳妇在云梦制衣扶贫车间上班,每天能挣几十块,最关键的是娃娃上学更方便了。”

“我现在被聘上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年收入有9000元。”关望坡安置点村民何金德说,“闲时在门前种点菜,一年到头吃的也不用愁了。”

“安置点的31户贫困户全都有自己的产业,养蜂、种葛根、扶贫车间务工……搬出来成就了他们的幸福生活。”松滋市医保局驻卸甲坪村工作组第一书记雷寒说起易地搬迁点群众的“幸福”生活如数家珍。

从石头房、茅草房到荆楚派小楼,建成后的关望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接待过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反映了卸甲坪土家族乡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成效。

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刘明伟充满信心地说,实现脱贫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传承发扬吃苦耐劳的山乡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务实奋进、争先创优的宗旨情怀,凝聚一颗心、团结一帮人、专注一条路,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力争早日把卸甲坪建设成为湖北省旅游的宝地、发展的高地、振兴的热地、幸福的标地。

上一篇:省政协机关扶贫队扶志又扶智 房县高桥村民酿酒汉绣致富有奔头
下一篇:赵海山在郧西调研时强调 多措并举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