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湖北经济学院五年倾力帮扶 深山“穷旮旯”变成小康村

发布时间:2021-01-1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黎海滨 通讯员 朱磊 汪正玺

“村里生产的‘老树兜’野生茶还有存货吗?”元旦前夕,湖北经济学院工会负责人给该校驻鹤峰县太平镇枞阳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严俊华打电话。

“不好意思啊,没存货了,只能等到开春后。”湖北经济学院倾心帮扶枞阳坡村,老野茶树变成了畅销的商品。

枞阳坡村地处鹤峰县太平镇西部,全村665人,有建档立卡贫困419人。5年来,在湖北经济学院的帮扶下,该村建起光伏发电、中蜂养殖、银杏叶加工、油茶与青钱柳种植等主导产业,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2019年脱贫摘帽。

“脱贫路”修进大山深处

盘山公路四通八达,蓝瓦特色民居点缀山林,整齐划一的易地搬迁房在绿树掩映下,格外漂亮。

“几年前,村里远远不是这样子,硬化路仅沙三线途经5组和6组,农民运输物资以肩挑背驮为主,制约了村民增收致富。”严俊华介绍,2015年,工作队进驻后,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修通断头路,解决人畜饮水,因地制宜壮大产业。

2015年,6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金生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建起一个小型养猪场,当年出栏30头,收入6万余元,很快脱贫。不过,看到致富希望的他,遇到了烦心事:有心扩大规模,却要“望路兴叹”,家门口连接通村主干道是自己修的一条简易车道,坡陡、路窄,遇到下雨就是泥,车子无法通行。

“肥猪不容易弄出去,都是找人抬,要花不少工钱。”刘金生说,种的农作物,打的猪草,都是自己用弯架子背回来,做梦都想着有一天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2016年,刘金生的愿望终于实现。道路硬化后,他心里甜滋滋的,把背了几十年的“弯架子”作为古董收藏起来,“现在好了,车子能开到院坝,方便多了。”

近几年,枞阳坡村硬化道路23.6公里,道路入户率99.9%,道路硬化入户率93%。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野茶树变成“摇钱树”

枞阳坡村林地面积2万多亩,耕地面积1203亩,植被丰富、山清水秀,适宜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养殖。湖北经济学院倾力支持枞阳坡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与加工产业。

2018年11月,该学院党委书记温兴生带队到枞阳坡村调研,发现当地有2.3万亩山林,生长着许多野生老茶树,却没人管护、采摘。其中,最老的老树兜野茶树有500多年历史。“老树兜野茶树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一定要想办法开发。”温兴生向驻村工作队“下任务”。

去年,枞阳坡村几十户村民因防疫封控在家,无法外出打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走村串户,动员村民上山采摘野生茶。四组贫困户陈月友等村民积极响应,茶厂以每斤20元至30元的价格收购,统一加工成“老树兜”野生茶。

该校还筹措资金兴建茶叶加工厂,利用帮扶配套资金购买茶叶加工设备,引导村民加大荒野茶管护力度,动员村民种植名优茶苗,打好荒山老树兜茶、名优茶发展的组合拳,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经过5年发展,枞阳坡村主导产业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在10万元以上。

“经院直通车”对接小山村

“实在是太感谢驻村工作队了,要不是你们帮忙,土豆还不知道怎么卖出去,尤其是今年有疫情和暴雨双重冲击。”说起湖北经济学院驻村工作队,村民李维玉伸出大拇指点赞。去年6月底,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湖北经济学院从枞阳坡村集中采购20000多斤土豆,其中李维玉一户就卖出1750斤,收益2100多元。

为帮助枞阳坡村解决农产品“上不来”、物流“下不去”、电商人才“跟不上”的发展难题,湖北经济学院开通“消费扶贫直通车”,发动全校教职工集中采购枞阳坡村农特产品,利用“年货节”和“新农会”,采购蜂蜜、茶叶、腊肉、土豆等农产品200余万元,用于教职工福利,组织老师、校友线上帮助销售10余万元产品,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后的枞阳坡村,风景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严俊华表示,下一步,工作队将聚焦乡村振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让全村的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三大产业带动集体收入过百万 恩施野三关崛起“甜蜜”的茶园岭
下一篇:“荆楚楷模”田习姣:下岗不落志 带动乡邻一起致富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