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宜昌市夷陵区百里荒景区举办“避暑清凉节”,游客在“共嗨唱”活动中体验高山草原的清凉夏日乐趣。 (通讯员 张国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刘长春 张国荣
7月15日,《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批复,这是目前全省首个获批的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意味着“一脚踏三县、一山入彩云、一路建示范”极具鄂西特色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铺展。
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涵盖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3县6镇42村9.18万人。按照“东有安吉、西有百里”的目标定位,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冲刺全国乡村振兴试验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三区”创建。
打通“半小时”旅游圈
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位于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金三角”战略要地,夷陵区普白线、宋百线,远安县花百线,当阳市玉百线四条主要通道成为片区农旅、文旅、农康发展“大动脉”。依托223省道、224省道、G42沪蓉高速、荆宜高速以及G59呼北高速“两横三纵”高速环绕周围,加速将百里荒景区“清凉资源”变成全省“火爆产业”,拉近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核心是百里荒旅游景区,百里荒景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盛夏平均气温21℃,植被茂盛。夏季来到百里荒,连绵起伏草原,成片的树木,成群结队的牛羊,能人让安静地享受蓝天白云下的悠闲。在感受空气清晰、凉爽宜人气候的同时,领略万亩草原碧草连天美景如诗如画。
百里荒旅游集团是试验区的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主线以旅游业为龙头,农牧业、康养产业为两翼,带动沿线和片区发展,百里荒集团将推进重点市场项目建设运营,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年产值超2亿元。
试验区将推进“景区+乡村+度假”模式,聚力资源互补、产业融合、多元服务、联动发展,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构建生态保护优先、功能复合带动、特色形象塑造、全产业链支撑的山地旅游度假区,打造“观光—休闲—度假”全产业链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一流、全国知名的高山四季旅游度假区。
“一区两带多园”布局新业态
百里荒山大人稀,村民向来就有养殖牛羊的传统。
百里荒旅游集团顺势成立百里荒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搭建“公司+合作社+中心户+困难户”发展平台,选择和培育85个片区中心户,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养殖畜牧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中洲山、百里荒两个村,扩大到周边10多个村庄。他们将牧旅深度融合,放羊、剪羊毛变成旅游体验活动,牛羊肉变成旅游商品。
坐拥夏季清凉资源,百里荒康养小镇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项目占地2000亩,规划建设5000个康养度假客房,1500亩高山草地和森林公园。其中,一期占地385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共30栋,1046户。
未来,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发展空间还将裂变拓展,构造成为“一区两带多园”的空间结构。一区,即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带,即黄柏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柏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多园,即三峡草食畜牧业综合产业园、龙泉都市农业产业园、三峡洞湾养生庄园、别家大山森林康养基地、黄花田园综合体、大成航模基地、“三峡桔都茶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旅游度假、优质畜牧、绿色农业、乡村市集、农旅社区、康养旅居融合的新业态。
为了促进人才、资金、资源、土地等要素之间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互补、共同繁荣,试验区将在土地利用、人才引进、市场引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率先突破、先行先试,积极对接社会资本和市场经济,建立金融平台、开发金融产品,打通金融资本“上山下乡”的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