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潜江赵脑村探索繁养分离养大虾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1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虾稻田。(通讯员 田永祥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徐瑶 田成威

“亩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升至5000元以上,再回落至一两千元。”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村民倪忠国,心情从喜悦回归平静。

过去偏僻落后的赵脑村,因整村土地流转发展虾稻共作,2016年7月入选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8月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村虾稻基地,只见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

倪忠国是尝到示范甜头的村民之一。2016年至2019年,他包下约40亩虾稻共作田。一年劳作100天左右,每年轻松赚到15万至20万元。而从去年开始,收入大减。

“躺着赚钱的日子可能不会回来了。”倪忠国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收入,村民已开始了新的探索。

试点 整村流转土地发展虾稻共作

赵脑是熊口镇最偏远的村,因地势低洼,过去被人称为“水袋子”。

以前,村里种植棉花、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作物,亩均纯收入最高时也就1000多元,还要担心水害侵袭。因为收入有限,不少土地撂荒。

2013年是赵脑村的转折点。当年,该村抓住入选我省“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试点的机遇,开展迁村腾地,并以每亩666元的价格,将全村土地流转给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地政府比照赵脑村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支付部分资金给华山科技。该公司先行垫资,对全村1.2万亩土地统一整理,共建设260个土地单元(每个单元40亩)和230亩的虾种选育池。然后,以与流转价等价的标准,将土地反租倒包给赵脑村农户实施虾稻共作。该村农户可向华山科技供应小龙虾,形成常年稳定收益。

同时,华山科技利用160亩置换的建设用地,建设华山赵脑综合社区,盖起了25栋楼房,让赵脑村470户1500多人搬到了干净整洁的社区里。

华山科技还支持100万元,在该村成立农资和农机两个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和全程机械化服务,所得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合作社分享农资、技术、销售等资源,引导农民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农户根据能力包田经营,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集体发力、抱团发展。

华山科技董事长漆雕良仁告诉记者,全程机械化服务,让一些60岁以上的农民仍有能力包下虾稻共作田。而且,小龙虾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比较透明,当地龙头企业通过托底收购,保护了虾农的生产积极性。

转折 亩均纯收下降引发思考

8月7日,67岁的村民马于林冒着烈日,开着拖拉机辗压晒在田头的黄豆。

“这些黄豆是田埂上种的。收完后,我将用投食器投入虾稻田喂虾。”马于林表示,包了40亩虾稻田,养了7年虾,收入还“可得”。“第一年只是保本。那年虾苗20多元一斤,但我舍不得卖,错过了机会。2016年至2019年,每年赚15万到20万元。2020年因遭遇疫情,只赚了8万元。今年下药除青苔,不料把虾子毒死了。经过消毒补上虾后,预计纯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

收入虽然下降不少,但马于林还是很知足。“相比过去种田,现在劳动强度减少一半以上。合作社机耕、机插、机收、飞机防虫,我只需管管水,用地笼网收收龙虾,就可以获得好收成。”

赵脑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常银介绍,赵脑村发展虾稻共作头两年,大多数人没怎么赚钱。2015年本来卖虾苗可赚钱,但不少人像马于林一样,因为惜售,错过了赚钱机会。2016年至2019年,赶上养虾热潮,虾苗成为虾稻共作收益的大头。该村虾稻田亩均纯收益达到5000元左右,个别虾稻田每亩纯收近万元。

“新池子需要虾苗,老池子虾子可自行繁殖。到了去年,新池子大量减少,虾苗过剩,加上疫情和洪水叠加,村里不少养虾户没有赚钱,有的还略有亏损。”赵常银告诉记者。

今年,赵常银带头租下15亩田发展虾稻。“已卖了三四万元虾子,种稻谷还可赚万把元。全年预计亩均纯收近2000元。”这样的亩均收入,赵常银表示“在村里只算中下游”。

该村土地反租倒包后,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村里有600多户人,其中200多户留在村里养虾种稻,100多户到外地流转土地养虾,20多户成为小龙虾经纪人。另有约200户到集镇就业或到外地务工。“那些没有留在本村种田的农户,按承包土地的大小,每亩可获得666元租金。”

探索 推广繁养分离、养大虾模式

同在赵脑村,一些农户感叹收入减少,但另有一些农户开始了新的探索。

“去年我包了20多亩虾稻共作田,每亩纯收4000元。”赵脑村村委会副主任柴社会介绍,在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陶忠虎指导下,2020年他开始了繁养分离养大虾的示范。“别个养的虾价格起不来,我养的虾因个头大,价格高,销路好。今年,我包的田块增至40亩,虾子已于7月初起完,稻谷将于10月收割。预计今年净收益超过12万元。”

在赵脑村,开展繁养分离养大虾示范的,不只柴社会一户。去年,该村示范面积达200亩,今年增至1000亩,亩均增收1500元。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还带领村民远赴天门流转土地,开展繁养分离养殖示范。明年,该村示范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陶忠虎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虾稻共作收益减少,引起了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的关注。在该中心推动下,2021年,潜江市将传统“大养虾”转型为“养大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提升龙虾品质,创新虾稻共作模式。

按传统养殖方法,养殖户大多是一次投放种苗,自繁自养,多年收获,以前期卖虾苗、后期卖库虾为赢利模式。虾品质虽好,但因养殖密度大,小虾比例大,销路不好。

开展繁养分离是破解小龙虾长不大的有效模式,该模式区别于传统的繁养一体模式,特点是繁养区域分开,育苗的区域专业育苗,养成虾的区域只养成虾,可提升虾苗品质,实现成虾精准养殖,促进稻虾协同管理。

为推动小龙虾增收提质,潜江还储备了虾稻鳝(鳖、龟或鳜)共养等技术。鳝鳖龟鳜通过摄食病残虾、虾苗,降低虾苗生长密度,保障小龙虾“长大长肥”,还能丰富水产养殖品种,提高虾稻田养殖效益。

“大虾卖价高,重一两以上的单个小龙虾,小龙虾行业里面称为‘炮头’。‘炮头’级别的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一直都在每斤40元以上,最高时达八九十元。”陶忠虎表示,发展繁养分离、综合种养,近两年每亩纯收可稳定在3000元以上,是今后虾稻共作发展方向。

链接

熊口镇过半土地流转发展虾稻

熊口镇作为虾稻特色小镇,该镇拥有耕地9.1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8.1万亩,土地流转约5万亩。

截至目前,熊口镇的赵脑、瞄场、吴家垸、剅湾、夏桥等5个村已经实现整村流转,面积共计30342亩。通过发展小龙虾加工,开发小龙虾甲壳素衍生产品,该镇培育出小龙虾全产业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山科技。2017年,熊口镇获批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2018年又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目前,熊口镇创新发展了三种土地流转模式。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创新机制,开展土地流转、“三权”分置,依托龙头企业,实施“反租倒包”、“迁村腾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赵脑、瞄场建设2万亩连片“虾稻共作”现代农业基地。基地实现了“六统一”(统一机械施工、统一种养标准、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产品品牌)的经营管理模式。

“按户连片”模式。截至目前,全镇实行“按户连片”面积2.1万亩。过去,一户村民承包的田地可能分散在多个地方,每个田块面积小、彼此间相隔距离远。现在,部分村组在自发、自愿进行的基础上,村民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土地承包权,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每块虾稻田划分成15至20亩大小。不愿种田的村民,还可将土地流转,流转金参照每平方米1元的标准,由农户间协商确定。

“大户种养”模式。以组为单位,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目前,该镇以这种方式流转的土地达1万亩左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徐瑶 田成威)

上一篇:双黄旅游公路拉近汉孝两座山
下一篇:核桃油下高原 禽蛋肉上山南——产业援藏疏通经济内循环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