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黄陂实践”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木兰生态文化旅游环线党建示范圈。

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片区5个村成立农村片区联合党委,共同打造木兰花乡景区,形成发展共同体。

六指街新博村党支部领办黄酒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

黄陂,是武汉市面积最大、家庭户籍人口最多的新城区。武汉全市1800余个自然村,三分之一位于黄陂。构建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对黄陂而言,是一道发展“必答题”。

党建强,人心聚,乡村兴。近年来,黄陂区抓好红色美丽村、善治示范村、绿色发展村、软弱涣散村分类管理,在严密组织体系、壮大集体经济、繁荣“红色文化”、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打造示范集群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建强组织堡垒 打造“党建联合体”

农村片区联合党委:以强带弱 抱团发展

7月29日,中央组织部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武汉市就“支部标准化、农民组织化、人才集聚化、发展融合化、治理精细化”五化兴乡举措,作交流发言。农村片区联合党委便是“发展融合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黄陂区创新设立“农村片区联合党委”,推进农村区域化党建工作,获中组部调研肯定,也被武汉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黄陂区域面积大、村湾多,发展治理难度大。该区按照“地域相邻、人文相亲、产业相关”原则,在19个街(乡)党工委与589个村党支部之间,成立118个农村片区联合党委。每个片区下辖4个至6个村党支部,街(乡)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书记。

农村片区联合党委搭建起区域化议事平台,共同协商解决区域内的治理难题;搭建区域化发展平台,共同组建股份制经济联合社,统一引进产业项目,形成农村发展治理联合体,实现党建责任由“书记首责”向班子成员“人人首责”转变、区域发展由“单兵作战”向“协同抱团”转变等“五大转变”。

一村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真的富。黄陂区在木兰花乡景区覆盖的杜堂村、崇杰村、柏叶村等5个村,组建起杜堂片区联合党委。杜堂村主打旅游,崇杰村主打康养,柏叶村、北门村和八里村主打现代农产品加工,服务景区酒店和养老市民,片区内实现了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蔡家榨街红岗山片区联合党委选定“红岗山”茶叶品牌,区域内6个村统一种植、统一产品标识、统一包装,通过电商统一推广销售,促进区域各村增收。

一个党员帮三户:党员联户 党群同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2016年4月起,南洲田村开展了“一个党员帮三户”志愿服务。每名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能力,选定3名至5名帮扶对象,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实际生产和生活困难。

时任村支部书记王前喜结对的贫困户何晓咏,兄弟二人均是孤寡残疾人,居住房屋为年久失修土砖危房。王前喜自己拿出1000元,从民政部门申请2000元,从村集体拿出2000元,组织党员群众义务帮他们建起80平方米的砖瓦房;老党员、退休公安干部郑裕福,主动担任村里的义务调解员,获得村民们一致好评。

目前,黄陂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一个党员帮三户”模式,组织每名党员联系帮助3户村民,并在党员家门口挂牌亮明党员身份和联系3户村民信息,采取“周周访、月月述、季季评”的模式,对联系帮扶情况进行定期评议,实现党员联户、党群同心。

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

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

凤凰寨村曾是武汉市重点贫困村之一,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凤凰寨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探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喊出了“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口号。服务队成立之初,服务对象主要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内容主要是灌煤气、接送、维修等,后来逐步发展到环境卫生整治、帮孤寡老人送饭、做卫生……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队伍里有被誉为“万能维修工”的龚斌,免费上门为村民维修;被称为“及时雨”的龚志军,家里的小汽车随时待命应对突发事件。

现在,凤凰寨村由一个重点贫困村蜕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形成了光伏发电、茶叶、荷稻小龙虾养殖、采摘观光农庄、养鸡厂等8大产业。

如今,黄陂区在全区推广“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成立维修、代办、助学等不同类别的党员志愿服务小组2770个,以村支部为单位统一制作发放党员连心服务卡,统一公布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壮大集体经济 走上“强村富民路”

能人回乡担任第一书记:

头雁引领 群雁齐飞

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

2020年,黄陂区创新提出选派回乡能人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发挥能人有反哺家乡情怀、有资金技术的优势,引领村级产业发展,带动强村富民之路。一些被正式任命的“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带领党员干部为村里出谋划策、办起产业、提供就业。

武汉海平乐器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生产的汉锣等乐器行销北美和欧洲。海平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六指街徐田村“第一书记”王志平,不仅把企业带回了村里,还手把手教会了很多村民成为调音师。如今,锣厂有近60名工人,大多是徐田村及周边各村村民。王志平说,海平乐器将继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预计用人规模将增长三分之二。

武汉尚爱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飞,是祁家湾街王棚村“第一书记”。2016年,黄飞在王棚村投资建设武汉尚爱家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汽车、居家清洁用品电商销售,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黄飞还在街道和村里不定期为有志青年提供免费电商知识培训,在他传授和带动下,30多名年轻人走上电商创业之路。

黄陂区配套出台“黄金30条”政策,在土地征用、金融信贷、奖励资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在外能人回乡发展。该区通过回乡能人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已实现回乡创办企业160余个,带动2.5万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支部有作为 村民得实惠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党支部工作融入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集体增收之中,黄陂区一直在探索。该区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六指街新博村,是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农户有酿造黄酒的习惯,但分户酿制的黄酒标准不统一,产业没有形成规模。2021年3月,该村党支部成功申办武汉楚尚道黄酒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以黄酒、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统一制作、销售。黄酒净利润大幅提升,该村实现了合作社盈利、村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增长,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0万元。

姚家集街双河村地处偏远,长期无产业支撑,曾一直是重点贫困村。村党支部领办的双河泰业种植养殖合作社,目前已培育发展千亩油茶基地、千亩蜜桔基地、300亩苗圃基地、100亩鲌鱼养殖基地、50亩猕猴桃基地等项目。村强了,民也富了,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国企联村:以城带乡 结对帮带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武汉蹚出一条新路。今年起,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开展“国企联村”行动。黄陂区共有13个农村联合党委纳入第一批行动计划,分别与9家市属国企结对。武汉市旅体集团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精品民宿建造项目,与王家河街玉枝片区经济联合社注册成立合资公司——武汉金家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知名民宿企业乡伴文旅集团策划设计高品质民宿,打造武汉民宿界新的标杆。武汉城建集团引入知名企业,联合投资700多亿元建设甘露山文创城项目,助推武汉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并以甘露山文创城建设为契机,与前川街青凤片区联合党委成立的劳务公司合作,带动村民就业、集体增收。其他市属国企也充分发挥国企资源优势,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全面推进黄陂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激活红色动能 共绘“乡村新画卷”

生态文化旅游环线党建示范圈:

连线成面 整体提升

基层组织建设,不仅需要“点”的突破,更需要“面”的提升。

木兰大道、长塔公路、火塔线合围而成的70公里环线是黄陂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针对农村党建点强面不匀的问题,黄陂区充分发挥环线上党建品牌、生态资源、旅游景区、红色文化、农业产业集聚优势,提出“班子建设好、产业发展好、村庄形象好、乡风民风好、社会治理好”五好党组织创建标准,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环线党建示范圈”品牌,形成农村党建示范集群。

为推动示范圈建设,投入5000万元用于沿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省市美丽乡村项目重点向沿线村湾倾斜,区直各部门主动下沉服务资源和力量,形成创建合力,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整体提升。

走进木兰大道上的罗汉寺街白塘村,村内白墙黛瓦,60栋楚风汉韵别墅错落有致。该村探索“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老来乐公寓、木兰汇农业、糖果山农业等特色产业。武汉农业集团与白塘片区就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示范园项目达成协议,采取“公司+村集体”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

位于火塔线的王家河街胜天村,村域内已建成胜天农庄(4A级)和木兰玫瑰园(3A)两大景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拥有两大A级旅游景区的行政村。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农户将闲置的农屋设计改造成民宿出租,每到旅游旺季都供不应求。2020年,胜天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时,率先探索将祠堂转变为红色文化礼堂,获评全国文明村。

“一村一品”“一区一特”“一环一景”,黄陂区通过在“党建示范圈”内打造不同韵味的党建精品村,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党建联合体,使“党建示范圈”成为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红色风景圈”。同时,“党建示范圈”位于黄陂区中心区域,下一步该区将探索示范圈层层辐射,带动整体建强。

红色美丽村庄: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姚家山村,曾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和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所在地,有大量红色遗址。姚家山村积极探索“红+绿”致富之路,依托红色文化打造“武汉抗战第一村”,依托绿色资源重点打造“武汉湿地风情第一谷”香溪谷。

今年,蔡店街姚家山村成为本年度武汉唯一纳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试点村。围绕试点建设要求,黄陂区将姚家山村打造成为“党建强村、红色名村、产业兴村、活力乡村、美丽新村”。

今年,姚家山村内,对村湾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新建了红色文化广场和听党课、学党史的红色大讲堂;武汉产业集团帮助建成包含红色影像体验馆、红色歌谣体验馆等数个场景在内的“红色经典体验街”;成立了由革命后代、党员志愿者等20余人组成的“红色宣讲团”。如今的姚家山村,已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省内外不少团队专程过来进行红色研学。

黄陂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该区正坚持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抓手,积极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目前,王家河街青云村、蔡家榨街蔡官田村,已被纳入武汉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正积极推进建设。

博士村官党史教育基地:

学党史 办实事

油亮整洁的柏油马路、宽敞气派的百姓舞台、庄严肃穆的党史教育馆……迈入黄陂李家集街朱铺村,仿佛进入一幅美丽乡村的风景画中。

2015年12月,38岁的朱俊刚听从组织召唤,回到朱铺村担起村支部书记。朱俊刚是海军工程大学计算机硕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回村前,他经营着一家保安公司,年收入过千万元。当时的朱铺村则环境差、风气不好。

2017年开始,朱俊刚带领村民将老村委会改造成党史教育馆。1800平方米的党史教育馆,迅速成为区内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地。今年,市商贸集团“国企联村”共建的黑糯玉米在中百超市上市销售,给朱铺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朱铺村村级组织运转有序,人居环境较大改善,集体经济逐渐壮大,群众对未来充满期待……

黄陂区表示,将充分用好朱铺村博士村书记、村级党史教育馆、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特色优势,积极创建“博士村官党史教育基地”党建品牌。

评论

“党管农村”的生动实践

诸葛龙

乡村是中国文明的根脉、承载乡愁的沃土、亿万百姓的家园,“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一段时期以来,农村地区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让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武汉市黄陂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农村党建的“黄陂经验”,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从创造性地建立“农村片区联合党委”工作机制,到以党建为抓手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国企联村”搞活农村;从引导企业家党员、博士党员等能人回乡担任“第一书记”的人才队伍建设,到“一个党员帮三户”志愿服务、“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等农村党建品牌的惠农助民……在黄陂的数百个村湾,党建引领带来的是思想的提升、面貌的改变、活力的迸发。

行走在黄陂的乡间,我们看到的是党的建设全面覆盖、党群阵地集约高效、党建引领成果丰硕、红色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场景。这再一次说明,农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实现乡村振兴,抓好党建是根本。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重视并抓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大力抓好农村党建,建强支部堡垒,正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剖析农村党建的“黄陂经验”,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切实扛起农村党建的政治责任,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广袤的中国农村将焕发新活力,百姓生活将更加富足。

上一篇:网红农庄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下一篇:全国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工作研讨班在恩施开班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