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田两用 一水三收 “稻虾憨”新模式亩均增收超千元

发布时间:2021-12-0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农村新报讯(记者马天意)“新模式产出的小龙虾,个头大了不少,稻米也更好吃。”说起公司60亩水面“稻虾憨”模式的收成,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国笑逐颜开。

2020年,“稻虾憨”生产模式率先在武汉市新洲区进行试点,当年即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今年,黄梅、浠水、阳新等全省11个县市区相继开展试验,养殖示范推广面积1100亩。今年11月,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11个县“稻虾憨”新模式测产验收,结果显示,水稻亩产1050~1360斤,大规格小龙虾亩产100~200斤,土憨巴亩产15~25斤,每亩新增纯收入1000元以上,增收效果显著。

“稻虾憨”的“憨”指土憨巴,学名中华沙塘鳢,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价格能卖到每公斤160元。原先市场上售卖的土憨巴,因养殖技术不成熟,大多捕捞于河流湖泊,人工养殖比例较低。长江禁捕后,我省出台《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将它列为进行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科技攻关的6种长江野生鱼类之一。

武汉市农科院研究员李波介绍,土憨巴对农药化肥极为敏感,一用就死。在虾稻共作模式中加入土憨巴,既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善水体环境,养殖更绿色生态;也能自然淘汰小虾,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

目前,我省已成功繁育出长吻鮠(又称江团)并开始大规模养殖。随着饲养技术逐渐成熟,各地饲养面积增长迅速,每斤长吻鮠的价格已从100多元跌到了20多元,走入寻常百姓家。水科院长江所繁育的铜鱼、省水生所繁育的长春鳊均实现规模化繁育,长江刀鱼也已成功繁育并在全省多个养殖场开始人工养殖。

上一篇:细数长阳“高颜值”绿色产品
下一篇:牢记嘱托勇毅前行 开局之年交出优异答卷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