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开新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于海涛 吴飞 周靖淳
“值了!”12月2日,阳光明媚,万家湖环湖绿道人来人往,市民陈道军特意绕湖步行上班。“虽然多花20多分钟,但湖风让人神清气爽。”
“仿佛又回了孩提时代。”附近市民每天散步骑行,其乐融融,他们亲眼见证了万家湖从黑臭重归清澈的历程。
湖面半年长大一倍
“这片湖泊,前年在卫星地图上还看不到,但现在成了市民游玩的公园。”12月2日,武汉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胡续海指着万家湖湖面介绍。
当天,蓝天映衬下,湖水如镜,碧波荡漾,好一派水乡风光。
昔日,万家湖属于武汉经开区郊野。伴着城市拓展,烟囱林立,工厂包围了湖泊,产生的粉煤灰大量倾倒填湖。加上某国营渔场大规模养鱼,密密麻麻的网箱占满了水面,部分水域逐渐干涸。
从档案照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菜棚乱搭乱建,废弃物乱堆乱放,水葫芦泛滥,水质黑浊。“走在湖边,就会闻到阵阵恶臭。”万家湖曾多次被环保部门点名,水质降到了劣V类,氮磷严重超标。
“问题出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2018年,武汉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打响“四水共治”治污攻坚战,投入57亿真金白银,对26个湖泊按照“一湖一策”进行治理。当年10月,万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达4.49亿元。
重工业工厂成批搬迁。对排口实施雨污分流,对不同类型的排口,采取不同的控源截污工程。新建4条管线将万家湖周边污水汇集于3座调蓄池内,通过智能提升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
休养生息逐渐恢复生机。根据卫星测算,万家湖治理后半年“长大”一倍。
生态清淤吸走湖底万吨粉煤灰
“治理难点堵点痛点在哪儿?”除了岸上截污,遗留在湖底的粉煤灰山是令施工队头疼的拦路虎。
当年,被关停的某高能耗企业曾自备发电厂,大量的粉煤灰就近填埋在湖底,堆成了水下小山,足足有1米多厚,总量达万余吨。如果采取传统的工艺排干湖水再开挖,不仅耗时长,投入巨大,而且面临排水无处储存的窘境。更麻烦的是,煤灰会造成湖水二次污染。
经过技术攻关,万家湖项目实施“环保绞吸船清淤+一体化脱水固结”绿色治理方案。数艘绞吸船直接将吸管插入湖底,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吸尘器”。
2000立方/天的粉煤灰被吸走,66.74万方、数万吨底泥经脱水固化后形成泥饼,堆积成护岸堆坡,作为护坡岸线就地利用。种上杨柳和花草后,人工绿道也依势而建,成了环湖公园。
在现场,记者看到芦花似雪,不时有野鸭掠过湖面,清淤后的万家湖清澈见底,游鱼成群结队。
昔日养鱼人成了民间湖长
12月3日清晨,寒风凛冽,一位白发老者的身影再次出现。他俯身捡起零星的垃圾装进携带的黑色袋中,并成功劝阻数位多竿垂钓者。当天巡湖共耗2个半小时。
一晃3年,这位名叫杨明桥的老人已巡湖700次,走了1500公里,成了当地有名的民间湖长。谁曾想,他曾经是万家湖上的一位渔民。
网箱养鱼,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但让养鱼人上岸,不亚于一次移民,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保证渔民后续生活来源。
万家湖养殖的沌口渔场,归属于蔡甸区。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武汉经开区与蔡甸区经过细心研究,最后双方一致协定:30多名渔民转变国营渔场原身份,变身护湖员。负责巡视湖岸线,捡拾垃圾,向市民传播生态环保理念。由当地政府通过财政发放工资。
“梦想成真了,孙子们能见到湖水回归清澈的样子了。”杨明桥和其他30多位昔日渔民报名担任“民间湖长”,守护那一方净水。
万家湖的变迁是一个生动缩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武汉经开区背水一战,一任接着一任干,高位推进,靠前指挥,有效化解“退养、拆迁、截污控源”三大难题,所有湖泊河流已全部消除黑臭和劣V类,水质逐年变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