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桥建成后,大大缩短了洪湖与赤壁之间的交通里程。洪湖结束了千百年来没有长江大桥的历史,昂首跨进“大桥经济”时代。 (洪湖市委宣传部供图)
贺龙元帅孙女贺来毅(前左三)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参观时被群众簇拥。
陈雄(左一)正在直播带货。
观音寺大桥即将开始主墩桩基施工。
阅读提要
以洪湖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区域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三大苏区革命根据地之一。如何深挖历史意义、用好红色资源、弘扬时代价值,助推老区建设?
全国知名中共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湘鄂西苏区革命先辈后代代表以及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老促会领导齐聚洪湖,为振兴湘鄂西老区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献计洪湖高质量发展——
以红色资源赋能老区绿色发展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孔恒 肖莎
8月28日至30日,全国知名中共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湘鄂西苏区革命先辈后代代表以及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老促会领导齐聚洪湖,重温湘鄂西苏区历史荣光,共谋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监利市周老嘴镇老正街,代表们踏访饱经革命烽火洗礼的红色热土,重温革命故事、瞻仰红色遗迹、观看红色演出,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革命烽火燃荆楚,红旗漫卷湘鄂西。90多年前,红色火焰在这里熊熊燃烧。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人民群众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洪湖、湘鄂边、鄂北、鄂西北、荆当远、巴兴归、松枝宜和洞庭湖特区等8个区域。
荆州红色资源富集,境内近90%的乡镇为革命老区,共有革命遗址574个,其中湘鄂西苏区时期革命遗址475处。去年4月1日,《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让全市革命遗存保护、管理、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进入新时代,如何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实现老区高质量振兴发展目标?
中央军委党史军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主任陈传刚建议,打通与其他苏区的比较性研究和纵向贯通性研究,推动湘鄂西苏区研究迈上新台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认为,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最宝贵的财富,要用好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
“加大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提出建议。
黄新廷中将之孙、北京完美世界影视有限公司执行制片人黄天晓,正在筹备一部革命题材电视剧,讲述一群洪湖青年从懵懂无知成长为一代革命将领的故事。“以年轻人视角讲好红色故事。”黄天晓说,希望借此剧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洪湖、爱上洪湖。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王文珍表示,湘鄂两省共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荣光,共享湘鄂西苏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应在老区振兴发展中共担重任,在红色旅游等更广领域联动发展,以红色资源赋能绿色发展。
“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汤红兵认为,要以红色资源奏响发展最强音,激励荆州干部群众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拼搏,勇担使命。
监利“粮老大”搭上电商快车——
“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宋从峰
“这几天每天加工大米100吨左右。这批刚加工好的2000吨,已经通过抖音平台卖掉三分之一了。”眼下,中稻刚刚收获,位于监利市周老嘴镇的再富米业加工车间十分忙碌。
“今年稻谷收购价1.26元每斤。”公司负责人裴再富介绍,通过订单种植优质稻,每年带动周边860户农户增收近500万元。
周老嘴镇是“红色名镇”。仅900米长的老正街上,就保留有4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旧址群。
90多年前,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斑驳的白墙黑檐,见证了“家家住红军、户户设机关”的革命岁月。
周老嘴镇还是农业重镇,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即发祥于此。
“这是监利周老嘴镇的大米,晶莹剔透,米粒饱满。”8月26日,37岁的陈雄正在周老嘴镇老街上直播带货,一个小时卖了1000多单。一万多斤大米经过村民熟练封装、打包,搬上物流货车,即将“奔”向全国各地。“大米重,邮费贵。新疆、西藏发货少一点,其他省份每天都有人下单。”
“传统物流订单渠道单一,许多农产品找不到销路。”陈雄介绍,通过电商销售,优质稻米一斤卖到2元,再生稻米更是卖到8元左右。电商的引入,让监利大米优质优价。“村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入’”。今年截至目前,陈雄的电商订单已超过4万单,为周老嘴及周边乡镇带货300万元。
去年6月,监利市电子商务特色小镇项目正式落户周老嘴镇。依托红色资源,周老嘴镇大力培育扶持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孵化一大批本土电商人才,传统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陈雄也成为周老嘴电商大讲堂的“金牌讲师”,他的“学生”已遍布监利大大小小乡镇。
深植红色基因,守护粮食安全,端牢百姓“饭碗”。监利市粮食生产年年稳面积、保产量,2021年水稻面积达217万亩,稻谷产量120万吨,“湖北每端出的20碗米饭,有1碗来自监利”。
“革命时期,监利老百姓自发为红军送粮食。”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昌好介绍,如今,监利作为“全国水稻第一县”,正按下绿色富农“快进键”。
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
传承老区精神建设新洪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杨长城 肖莎
8月30日,瞿家湾老街青石板路、白墙黛瓦,游人如织。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旧址、中共湘鄂西省委会旧址……一块块醒目的牌匾,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老区精神。新时代的洪湖如何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表示,洪湖要“立足大荆州,争当排头兵;融入大武汉,争当先行者。”
高速里程从“0”到荆州第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8月30日,提起洪湖的变化,段德昌烈士之孙、原空军某部上校段劲松感慨说:“以前从武汉到洪湖交通不便,到瞿家湾路更不好走。现在高速通了,公路也修好了,快多了!”请您具体谈谈,这几年洪湖交通有哪些喜人变化?
魏朝东:从武汉西高速路口出发,一个小时即可抵达洪湖城区。
两年前,这段仅百余公里的路程,需耗费两个半小时,走武监高速行至洪湖市新滩镇,高速路便“到了头”,曾是洪湖老区人民的“痛”。洪监高速通车后,才打破这一局面。
今天的洪湖,高速公路里程以167.2公里跃居荆州第一。洪监高速、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洪湖段、江北东沿江高速连通四方,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贯穿南北。回首5年前,洪湖高速里程几乎为“0”。
要想富,先修路。“十三五”期间,洪湖交通获得突破性发展,投资规模再创新高,五年完成交通投资263.7亿元,是“十二五”的3.3倍;洪湖结束无高速公路、无过江通道、无深水码头的历史。
补齐交通短板,区位优势充分彰显,革命老区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建设“工业强市、水产大市、旅游名市”。目前,洪湖正打造高速公路“两纵两横”、过江通道“两桥两港”和“一轨道一铁路一机场”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加速构建汉洪一体化一小时通勤圈,加快融入大武汉。
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目的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作为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老区,洪湖如何利用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旅游名片?
魏朝东:一曲洪湖水,美名天下知。洪湖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苏区首府、红二方面军摇篮、洪湖赤卫队故乡。
据统计,洪湖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中有39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近两年来,洪湖投入2000多万元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
洪湖党校以革命思政课为依托,拓展红色教育。党校新址启用一年来,共接待学员40多批次,近5000人,逐渐成为我省红色教育主阵地。
洪湖市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两家景区上榜《人民日报》发布的“100个红色旅游景区推荐名单”。今年上半年,共计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
《湖北省红色旅游专项规划》提出,构建“一城一山一湖”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要求。洪湖市专项编制《洪湖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将加快推进瞿家湾红色小镇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瞿家湾老街3A景区创建。联合湖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加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以及红色遗址的联动合作,擦亮洪湖红色旅游名片,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目的地。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带领老区人民奔向好日子,洪湖有哪些谋划?
魏朝东:土地革命时期,洪湖老区军民一心干革命。如今,洪湖干部群众共建共享缔造美好生活,进一步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10个村(社区)列入洪湖首批共建共享示范村(社区)。规划共谋,在螺山镇花园村,我们通过蹲点式、沉浸式调研,与村民“共坐一张凳”“同谈一席话”,共同勾勒美丽村居新蓝图。花园村村民主动和外聘设计团队一起讨论、修改、完善“梦里水乡花园里”主题规划。
干部群众开展“小板凳夜话”,与小组协商出资出力、投工投劳新办法。群众从“被动观望”转向“主动参与”。村民李仁学自觉认领村头路口的保洁工作,72岁村民李仁清带头拆除自家空心房屋,腾出空间给村里建设健身广场。
村民民主选举,充实党员群众代表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矛盾调处会、环境卫生共建队、“平安洪湖赤卫队”等“三会两队”,共管共评村内重大事务,形成民事民办、“闲”事“贤”管的良好氛围。
村民协商讨论,美丽庭院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被群众积极“点单”,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15个“民生实事”正在陆续推进。特色产业奖励政策带动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共赢”。
荆州“六大活动”推动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李天然
一圈板凳、几杯清茶,干部群众围坐一起,话家长里短,聊生活变化,问“急难愁盼”。
眼下,荆州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百日攻坚、十问十帮、五增五治、四查四看、千名干部入户大走访及政策宣讲等“六大活动”,全市1万多名党员干部进企业、访社区、入农村,扎扎实实为民解忧、助企纾困。
市领导身先士卒,各级干部踊跃参与,把服务带到生产生活一线。
荆州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在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时,与随行村干部和热心群众一道为脱贫户采摘玉米,在农户家中吃派饭,按规定缴纳伙食费;地方金融工作局主要负责人到荆州市楚南永兴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与车间工人一同劳动,搬运电缆生产配件;国家统计局荆州调查队主要负责人在湖北三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穿工服、戴安全帽,到生产车间劳动,拉近与一线工人距离……
一个个暖心故事在基层传扬。
荆州区城南高新园荆西社区有一条乡道长700多米,沿线居住有150户居民,一直没有安装路灯。
“这块地黑灯瞎火,老人孩子多,居民摔一跤、磕一下是常事,很不方便,也不安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付恒说。
荆州市史志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走访发现这一线索后,多次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8月4日,在该市路灯管理服务中心支持下,10座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毕,“摸黑路”终于亮了起来。
一个个难点、堵点得到解决。
——健全了一批工作机制,推动审批服务标准、事项、人员下基层,市县两级已分批次下放事项737个,推动“一门、一窗、一次”改革,新投入使用市民之家已进驻窗口单位43个,入驻事项1803个,做到了应进必进,让群众少跑腿。
——落实了一批惠企政策,打出减税降费组合拳,仅中心城区就兑现市级技改奖补资金1.2亿元,为161家企业送去“及时雨”,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达90%以上。
——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为16个社区安装路灯4187盏,建成口袋公园20个,改造管网57332米、路面147215米,改造翻新内外墙1062519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10座,新增停车泊位6693个,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43个,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1万吨、村内水塘8814口、村内沟渠1.5万公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6.3万吨。
截至目前,本次活动共发现问题35270个,列入任务清单31763个,已解决18011个,占任务清单总数的56.7%。随着活动不断深入,基层群众交口称赞:“现在干部作风更务实、更接地气了,老百姓的盼头更足了!”
观音寺大桥主墩桩基施工在即
——荆州重大项目建设踏访②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张家元 陈清杨
9月2日,观音寺长江大桥项目二标段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在钢筋加工场区,3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加工桩基钢筋笼。电焊工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手里的焊枪喷出的火苗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
观音寺长江大桥是武汉至松滋高速江陵至松滋段过江通道的控制性工程,主桥全长1860米,主跨为1160米的双塔双索面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一孔跨越可通航水域。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路线全长约54.8公里,总投资约158亿元,建设工期54个月。目前完成投资13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可完成投资22亿元。
中国铁建大桥局观音寺大桥项目副总工程师王伟介绍,大桥为双向六车道,桥宽41米,桥塔采用A型索塔,塔高262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跨径公路斜拉桥、世界首座超过千米的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
观音寺长江大桥因工程规模大、地质情况复杂、技术标准高,该项目将采用多种桥梁新技术,以应对设计和施工中面临的挑战。
王伟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今年3月项目部入驻建设。项目部目前管理人员有近60人,每天约80名作业工人。截至目前,钢筋场、拌和站、钢构场、主墩钢栈桥及钻孔平台等临建工程施工均已完成,主桥施工区域施工平台已全部搭设完成。当前正在开展224根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工作,为主墩桩基完成后第一时间进行基坑开挖,确保明年汛期前承台出水做准备。截至目前,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进度已接近80%。预计9月底10月初,正式开始主体桩基施工。
省交投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松高速是湖北省“九纵五横三环”中重要的联络通道,建成后可作为沪渝高速复线使用,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促进仙桃、洪湖、荆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